【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物典型事迹展播】里博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国勇: 破解交通“瓶颈”兴产业促脱贫
2019-10-15 17:37:00 罗秋雯 陈磷珏 何登成
  •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文件下发,与贫困决战的号角在中华大地上吹响。


    脱贫攻坚战是全国全党戮力同心誓要决胜的一场没有硝烟“战争”,国旗之下,全国激昂!党旗之下,贫困正消亡!“战场”之上,黔南州移民局的干部王国勇敢当“排头兵”,只身来到麻山深处的罗甸县边阳镇,成了一名驻村干部,开始了自己的“扶贫生涯”。


    王国勇年过50岁,2017年5月,他受州委组织选派到罗甸县边阳镇栗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栗木村出列后,2018年3月,组织上又调整他到边阳镇里博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始了新的战斗,创造新的扶贫业绩。



    了解群众相关信息


    破局交通斩穷根

    边阳镇里博沟村耕地稀少,土地碎片化,产业以传统农作物为主,较为单一。1958年,边阳水库建成投用后,大量耕地被淹没,里博沟村下辖的大山坳组与李子弯组被隔开,两个组的群众往来生产生活十分不便,该村的产业发展也受到制约。


    正在施工的白杨山大桥

    村民冯明林在大山坳组种植了一片经果林,每到丰收季节如何把新鲜果子运出来成为了他的头等难事。冯明林回忆说“我们村种植橘子的历史久远,从一九八几年就有人陆续开始种植,以前没有公路,只能通过船只运送橘子,然后再通过马车拉到市场上去卖,拉到市场都已经中午了,往往卖不到一个好价钱。”


    2018年3月王国勇来到里博沟村以后,他通过入户走访、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发展意愿,积极向省、州争取各类资金补助共250多万元,修建连接水库两岸的白杨山大桥,解决里博沟村民祖祖辈辈渴望解决“老大难”。“通过对群众的走访了解,里博沟村民最迫切,最期盼的事情就是把桥建起来,有的村民家在这头,地在那头,有的兄弟姊妹分隔两岸,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s_0e8ffc55d6984bd2a58cc2155e2b5955.png

    修建中的桥

    “现在看到桥开始修了,我心里面感到暖洋洋的,桥修好以后我发展产业也更加有信心了,我再也不用担心好东西运不出去了。”村民冯明林看着正在修建的桥满怀期待的说。


    兴旺产业促脱贫

    “交通瓶颈”的问题落实后,王国勇又继续探索“兴产业促脱贫”的脱贫攻坚工作模式。他把州移民局帮扶的1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入股茂源天然蜜蜂养殖场,并采购50箱蜜蜂发给村内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蜜蜂养殖,村民冯明礼就是此番受益的群众之一。


    s_e64db98d964b446f822abf709cbf6434.png

    工作队为贫困户张贴帮扶明白卡

    这段时间是蜜蜂的采花期,冯明礼正在着手给自己饲养的蜜蜂搭建“人工蜂巢”,为了今年的蜂蜜能有收益,他精心管理,细致呵护,期望着能有个好收成。“去年村委会补助我15桶蜜蜂,发展到今年准备开始割,一桶预计能收获六斤蜂蜜,总共90斤,单价100块一斤,预计能卖9000元叻。”冯明礼高兴地说。


    “如果农户销路有问题的情况下,村支两委将通过自己资源来帮助农户往外销,现在工作的主要重心是以点带面的让农户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受益,目前销路不用担心,我们会帮助农户解决。”王国勇说,不仅要把产业带给他们,还要帮他们把销路打通,要把工作队的资源都用起来。


    s_2031fdb1ec744a6086d26f34455543d0.png

    王国勇向蜂农了解养殖情况

    如今,里博沟村蜜蜂养殖项目已产生效益,实现分红。以外,王国勇和驻村队员们还引导群众发展蜂糖李、十月桃种植、生猪养殖、土鸡养殖、黄牛养殖等产业,实施2018年度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三变入股项目,入股资金11万元,涉及贫困户11户。


    文明乡风改村貌

    产业“兴旺”起来了,王国勇和驻村队员们又围绕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开始了新一轮的思想动员。他们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出新招、下实功,在村里建立环境卫生评比机制,开展入户卫生评比等方式,扎实推进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


    现在,村民冯明平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扫自家庭院,把房前屋后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冯明平说“现在村里变化很大,去到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墙上贴了很多鼓励我们的标语,我们爱护卫生,工作队还奖励礼品给我们。”


    s_d72a36b8a30f440cab7d96c2e9cdc051.png

    焕然一新的村貌

    “我们要让他们参与进来,有一种获得感,希望这种奖励机制能让他们爱护环境卫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营造一个好的氛围。”王国勇说。


    如今,走进里博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整洁的乡村小道,家家户户也经营着别致的小庭院,村里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精神面貌也在焕然一新。目前,全村共完成13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和围墙、宣传栏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三改”84户,建成公厕1个,垃圾处理池10个,安装节能路灯146盏、太阳能路灯100盏。


    s_7ebc9315181b4a19818837766abfa636.png

    与群众进行交流

    为了帮助里博沟村解决基层党建薄弱、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党员凝聚力和模范表率作用不强的问题,王国勇知难而进,勇挑重担,积极主动联系本单位及爱心企业提供帮扶资金及物资50多万元,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新建落成启用一栋3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并建成一个14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以及两间50平方米的村集体食堂,极大改善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切实组织开展“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学习教育活动,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他依托新修建的规范化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召开党员会、群众会50余场,现场培训20次,参会群众1200余人次。


    s_3c969429bd294ea8acbe344b22eacdae.png

    了解群众相关信息

    王国勇说:“通过大力开展“智志双扶”思想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村民的脸上笑容也越来越多了,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共赴全国小康我们信心十足。”


    融媒体记者   罗秋雯  陈磷珏 何登成

    编辑 李璨

    编审 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没有找到评论列表。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