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党旗红】他们的故事·之三:他们组成了“后勤三人组”,决战医疗物资保供战
2020-02-06 09:00:00 韦瑞
  •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与全县防疫物资保障工作任务一样,县人民医院作为罗甸县疫情防控定点医院,医疗物资保障任务也十分繁重。王红霞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四处张罗物资储备,作为罗甸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疫情防控后勤保障组组长,她事无巨细。

    “隔离病房的改造、医疗设备设施采购储备分配和使用培训、水电的保障、医院公共环境的消毒保洁……想让一线的医护人员打胜仗,后勤保障是基础中的基础。”王红霞是县人民医院的“大管家”,肩负着协调全院专项应急物资储备和保供的职责。

    s_f8729cbe489940b58104f8309807037b.jpg

    王红霞了解医疗物资储备情况

    “我一个人的力量很薄弱。”王红霞说,很多医生都奔赴一线了,后勤保障也得下大力,人不必多,但得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她决定组建“后勤三人小组”。

    “后勤科彭定超、药剂科昌成贵……这些人都能打硬仗,就他们了。”她把人员名单在大脑里筛了一遍,心里就有底了。

    1月25日,大年初一。一个头疼的任务摆在王红霞面前——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隔离病房的改造。她找到后勤科主任彭定超,“有什么困难吗?”

    “有困难也要干啊!”彭定超知道隔离病房是疫情防控工作是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这个任务没有任何推脱的余地。他将面临的困难向王红霞汇报,春节期间找不到工人,建筑所需的水泥、沙子等材料也很难找。

    “你先联系工人和建材供应商家,有必要我亲自上门去请他们。”通过多番沟通终于请来3个工人。时间紧任务重,彭定超就亲自盯着工人干活,每天晚上都到两三点钟才回家。

    1月28日,改造的隔离病房终于交给科室使用了。紧接着是留观室的改造、患者卫生间和医生防护物资储备。

    王红霞查看发热门诊改造后情况

    “26人的工作重任全部加到了9名医护人员的身上,每天至少得保证9套防护服的正常供应。”防护服是最紧缺的物资之一,2月2日上午,防护服只剩三套,王红霞心急如焚。她马上与药剂科昌成贵沟通,请他抓紧联系供应商协调防护服。当天中午,昌成贵告诉她,有20套从江西空运的防护服,已由厂商开车送到罗甸县高速路口,因为遇到交通管控,外地车辆无法进入县境,需要马上到高速路口接货。

    听到这个好消息,王红霞精神一振,马上联系车辆急匆匆往高速收费站赶。经她与昌成贵亲自押运,当日下午20件防护服运送到到医院,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随后,更令她烦恼的事情来了。

    王红霞每天都得掌握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不患寡而患不均。”王红霞说,为了保证物资分配的合理公平,她每天都得掌握各科室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还要了解每个科室每个人的值班情况,再根据这些情况进行分配。她认为,哪怕一个口罩,也要把它用到该用的地方。

    “每个科室都很重要,但我没有办法面面俱到。”王红霞说,因为物资有限,注定只能满足一部分医护人员。在分配这些物资时,得结合科室性质、岗位性质、工作内容以及事态的轻重缓急进行,平时的先来后到、职位高低这些因素都不能考虑。每每看着来领物资的医生和护士失望的表情,王红霞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

    她很理解大家,哪怕是一个口罩,都可能是能让大家安心工作的一道心理防线。

    消毒记录本

    “没有防护设备,他们就等于是赤膊上阵,将自己暴露在病毒面前,医生也是血肉之躯的普通人。”提到发热门诊、预检门诊、检验科、放射科等一线部门面临的物资难题,王红霞如鲠在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