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水河镇沫村村:抢抓“鸡遇”促增收 夯实脱贫攻坚决胜基础
2020-03-17 12:00:00 黎庆贤 罗秋雯 王红壮
  • 近年来,罗甸县红水河沫村村结合实际,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不等不靠,抢抓 ”鸡遇“   ,做大做活养殖产业,不断激发村民们的发展内生动力,拓宽增收渠道,夯实脱贫攻坚决胜基础。

    在沫村村公路沿线和山坡上,整齐地盖了不少蓝色大棚,走进大棚里,近万只瑶鸡正在进食。这些大棚的主人叫韦定辉,是村里有名的“鸡司令”。韦定辉告诉记者,他饲养的品种是从广西南丹引进的瑶鸡,今年的第一批有8000多羽,每年可以养殖三批,养殖瑶鸡已成为他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养鸡大棚

    2017年以前,韦定辉家主要收入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在村里当村医所得的收入,二是妻子外出务工收入。微薄的收入影响了这个小家庭的脱贫速度。2017年,一直想摆脱贫困的他,在老支书王家应的带领下,主动发展,成了当年村里的第一批养殖瑶鸡的示范户。

    “看到老支书养鸡成功后,我觉得这个行业可以,于是就和家里人商量,办了一个养殖场,现在一年可以赚八到十万元。”韦定辉说。

    韦定辉夫妇正在大棚里给鸡喂食

    韦定辉只是该村养殖瑶鸡的其中一员。近年来,红水河镇沫村村为谋划好产业发展、促脱贫,村两委示范带动村民,不等不靠,多次外出到广西、贵阳等地考察学习,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市场前景好、技术门槛低、投资额度小的瑶鸡养殖产业,村民们开始抢抓 ”鸡遇“   ,建鸡舍,进鸡苗,2017年初建成了三家养殖示范大户,年出栏瑶鸡6万多羽,产值达180多万元。

    韦定辉的养鸡场

    “瑶鸡养殖项目技术要求低、见效快。”红水河镇沫村村主任韦定武告诉记者,为大力发展瑶鸡养殖项目,该村引进了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运营,目前,瑶鸡养殖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据悉,红水河镇沫村村已带动规模以上的瑶鸡养殖户23家,每年全村瑶鸡养殖可出栏40多万羽,产值达1300多万元。

     

    源|罗甸融媒体中心

    辑|王文丽

    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