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暖,抢农时。在罗甸县边阳镇,刚刚经历了一场“战疫”的村民走进田间地头,紧锣密鼓开展春耕春种,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响了一场主动战。
农户正在栽种火龙果
“在实际操作和推广过程中,低效作物调减要紧盯群众意愿把握群众利益。”在这里,农村产业革命“深得民意”,黄肉西瓜、五指毛桃等高效作物已“破土而出”。
近三年来,罗甸县依托引产业到镇、引企业到村、引技能到户、带增收到人的“三引一带”党建促脱贫攻坚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和各驻村工作队、各村村“两委”担主责落实发展扶贫产业,立足村情、镇情、县情,依托连片坡耕地和坝区,寻找传统种植习惯和现代规模农业的结合点,将短平快季节性品质和长效经果林作物作为推动全县低效作物调减工作的“双驱动”,菜单式清单化推广高效益种植品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产业拼盘”盛满“致富喜悦”
“结合种植习惯、优势和农户意愿、能力,董王村的农业产业有主导、有特色、有平台、有前景。其中,短平快作物突出特色精品西瓜,羊角蜜瓜,佛手瓜等品种,长效作物以板栗为主导,鼓励支持村民发展五指毛桃等中药材和珍珠李、核桃等经果林产业。”董王村驻村工作队长金昌茂告诉记者,董王村的“产业拼盘”里品种不少结构更优。
董王村杨洪胜和他种植的珍珠李
“效益如何很重要,要理解和满足种植户对产值效益的‘计较’。”县农业农村局蔬菜办主任李梅认为。
“产业革命不是‘空头支票’,已经结出了‘丰厚硕果’。”董王村党员带富能手、胜农生态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洪胜告诉记者,2019年,他做特色黄肉和红肉西瓜种植项目产值达到了600万,让他和他的创业团队尝到甜头。
“跟着我干的村民当然很高兴,观望的村民也打消了疑虑。”陈洪胜表示。效益对比,高下立见,费时费力产效低的传统低效作物在村里失去了竞争力。
继续扩大效益!罗甸胜农生态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与董王、油烟等村达成了发展共识。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2020年一入春,因为抢种及时,董王、油烟村的200余亩精品西瓜,120亩羊角蜜瓜,100亩五指毛桃等高效作物已经“破土而出”。
董王羊角蜜瓜育苗基地
“西瓜和蜜瓜生长周期很短,三月出苗,五月中旬就能瓜熟蒂落,年亩产量可以达到1.5万斤,亩产值最高能有5万元,”陈洪胜告诉记者。
“今年我们又瞄准中药材种植项目,采取与西瓜、蜜瓜套种模式,新增五指毛桃种植基地100亩,三年后产生效益,每株生长到5到10斤,预计总产量可达到50万斤,产值200万元。”陈洪胜说,通过调减低效作物,董王村村民们的“产业拼盘”里将盛满“致富的喜悦”。
“村合作社要保障基地管理每天30到40人的用工需求,每名工人每天务工收入120元左右,产业总收益的2%要回报给村集体,用于贫困户分红。”驻村工作队长金昌茂说。
董王村五指毛桃和瓜果套种基地
“基地有我流转给公司的12亩土地,每亩流转费400元,一年可以拿到4800元,我在这里务工,每月有3000元,年底还可以得分红,年收入可以达到3万多元,脱了贫日子过得更殷实了。”董王村贫困户周忠成告诉记者。
立足坝区优势,给出农业产业“最优解”
与董王村不同,兴隆村地处连片坝区,地理与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发展的潜力更大,开展低效作物调减工作压力更大。
“铺开高效作物种植,实现增效聚合效应,利用坝区优势,让更多农户增收。”据边阳镇兴隆村驻村工作队长周西江介绍,该村有连片坝区760余亩,有着发展高效农业的天然优势,几年来该村以调减低效作物为主线,在坡上种杨梅、李子,在坝区主打蔬菜、莲藕、火龙果,户均增收1.2万元,群众利益有了保障,种植热情日益高涨。
“早菜种植是我们的强项,群众动力让我们抢在春耕生产的前头。”周西江说,该村的农业产业基本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去年11月他带领所有驻村工作队员和网格员,与全村群众一起翻土耕田,栽种苗木,提前完成900亩了早菜种植任务。
种植户领取苗木
“这里面有我家的4亩田土,以前费力种的很多作物都不得吃,村里说种早菜好,发苗,保收,保销,我就入了伙,不用土地流转,领苗亲自干,全都种上了辣椒等蔬菜,去年每亩收了5千多块,今年长得更好,收入跑不了。”兴隆村弯子组村民付成祥说道。
“调减低效作物,村里统一规划的由政府出资购买苗木,但决不搞‘一刀切’,很多农户本身具备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的能力,他们的自主选择也很重要,不在政府统一规划范畴的高效作物,农户自己购买苗木的,政府出资补助。”周西江表示。
“那就太好了,我有手艺,认准了甘蔗种植,就包地种了12亩。水果甘蔗有6亩,总产6万斤,用于市场销售。普通甘蔗用来榨糖,两个品种一起可实现产值60万元。”兴隆村布吉二组村民罗成芳说。
除了决定和支持“种什么”的问题,政府部门公共管理和服务也要贯穿低效作物调减和高效作物发展的全过程。村级合作社作用发挥是核心关键,给出了农业产业的“最优解”。
农户基地务工忙耕种
兴隆村以村级合作社为平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政府融资和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等方式,助力特色产业发展,抓好基地配套建设。
“村社合一”探索种养结合、产业循环新路子
油烟村联富种植专业合作社携70万深度贫困村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胜农生态公司。
“70万扶贫专项资金通过联富合作社投入到黄肉西瓜种植,效益保底了35户油烟村的贫困群众,以年收益6%到7%的比例回馈给村集体,村集体保留1%作为工作经费,其它部分全部用于贫困户分红。”油烟村驻村工作队长罗磊告诉记者。
油烟黄肉西瓜基地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团队。”村党支部和合作社,主要负责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负责流转土地、招募工人。胜农生态公司作为龙头企业,采用现代农业企业的模式对基地进行管理经营,产业产生效益后,公司还负责收购成品并按比例分配效益,盘活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这种模式下,罗甸县实现了低效作物调减4.16万亩的超前成绩,全县177个村级合作社强化带动引导,新增发展高效作物鲜食玉米2223亩、蔬菜1.76万亩,百香果1034亩,桑叶种植2293亩,以及火龙果、其他特色水果、中药材、刺梨、油茶、花椒等品种,“一村一品”有主导、有特色、有规模。
在低效作物调减过程中,针对群众选择种植短平快季节性作物方面,分别由国有农投公司与各村合作社、各村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保底回收协议,并在协议中载明保底回收价和产品质量要求,各村合作社组织农户对农产品统一采收、收购,村合作社扣还农户赊借的现金或物化赊借折资的资金,滚动用于下一季短平快季节性作物种植。针对群众选择栽种长效经果林方面,明确进入盛果期后,由国有农投公司实行保底价回收,切实解决群众“卖难”的后顾之忧。
边阳镇新场村种桑养蚕基地
2020年是罗甸县成功脱贫退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全面小康,起步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进程中,以“菜(食用菌)、果、畜(禽)、药、茶、烤烟”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多样化特色种植的布局已经全面铺开,今年入春,以蔬果、桑叶、中药材为主的高效作物种植已抢战春耕生产高地,破土而出。
黄肉西瓜破土而出
“种什么”已经解决,“怎么养”路还很长。在选优选对品种,调整调优结构的基础上,罗甸县还要树立并强化“产业链意识”,做实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条,探索种养结合、产业循环新路子,以公共服务和市场拓展为主攻方向,强化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契合高效农业发展的新农民,畅通销售衔接,建立多条快速高效稳定的市场通道,才能让罗甸县高效农业发展开满“致富之花”。
(以上视频内容为广告,与正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