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年初以来,一些新兴的产业项目被迫按下了暂停键,罗甸县沫阳镇董架村的无花果种植项目就面临被迫搁置的困境。一个月前,疫情防控工作向好发展,董架村按照“一手抓防疫一手促发展”的要求,“引企入村”出实招,“无中生有”造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村民们在基地上辛勤劳作
这两天,记者在董架村的无花果产业种植基地里看到,村民们正在辛勤地劳作。
“我们把土地流转给浙江老板,五亩左右得了3400多,现在也在他的基地上打工,做了差不多半个月,拿了3485。”村民夏大昌告诉记者,虽然因疫情影响没能到外面务工,但村里引进企业后,他与其他村民一起进基地种无花果,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收入也不比在外地务工差。此前他已在基地里务工一个多月,如今已拿到了第一笔工资收入。
村民拿到了开春的第一笔工资收入
一个多月前,董架村按照“一手抓防疫一手促发展”的要求,在科学应对疫情的同时,按照产业八要素要求,坚持早谋划、早落实等工作举措,引进贵州黔南琳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地理和气候优势发展无花果产业,不仅完成调减低效农作物提升效益,也让更多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无花果种植基地
为尽快让企业入驻,抢抓种植佳期。今年3月初,董架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边积极与企业洽谈对接,一边走村串户宣传动员村民流转土地。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场地平整,预计在四月下旬开始移栽种植。
“企业入驻不仅让群众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让受疫情影响的群众能够就近务工增收,同时提升土地利用价值,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效。”沫阳镇董架村驻村工作队长李远鹏说。
成熟的无花果
据悉,董架村无花果项目总投资250万元,种植面积达110亩,项目丰产后,亩产可达5000斤,预计年产值达600万元。项目的落地,每年可为村提供近10万元的土地流转费用,同时,可长期吸纳40多人就近就业和60多人的零时务工。
来 源|罗甸融媒体中心
编 辑|莫昌玉
编 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