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产业路,致富有出路。今年以来,罗甸县边阳镇联兴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村民开挖机耕道,破除发展产业的运输梗阻,畅通农村产业毛细血管,夯实产业扶贫基础。
联兴村杨梅基地
连日来,在联兴村小寨组,几台“隆隆”作响的挖掘机正在杨梅基地里开挖路面,力争把群众“晴通雨堵”的土路开挖成便捷通畅的机耕道,为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助力。
“这条机耕道是我们联兴村今年开挖的第5条机耕道了。”边阳镇联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罗国苇介绍说,等这条机耕道开挖完成,两边种植户的三轮车、摩托车就可以直接开到基地里了,无论是平时运送物资、管护,还是采摘期采摘,都非常省时省力。
正在作业的挖掘机
一直以来,农业产业都是联兴村的主打产业。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联兴村驻村工作队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大力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杨梅、板栗、核桃、砂仁、枇杷等经济作物种植3000多亩。村里产业虽已成规模,但由于没有机耕道,微耕机、农用车等机械根本无法通行,极大的制约着当地产业的发展,修建一条便捷的机耕道,成为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考虑的头等大事。
查看新开的机耕道
为了突破发展瓶颈,提升群众产业发展积极性,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今年,联兴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结合群众意愿,多方筹集资金,帮助群众建设机耕道,助力群众发展产业,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注入强大动力。
村民黄廷江告诉记者,自己在这一片种了10余亩的板栗,在以前没挖路的时候,施肥所用的肥料只能用背篼背到山上,或者用扁担挑上去,挖了这条路以后,就可以直接用摩托车将肥料拉进基地里去了。
开挖好的机耕道
路通产业兴。今年,联兴村新增种植200多亩的杨梅和枇杷,为村民发展产业打下了一剂“强心针”。据了解,联兴村今年计划开挖8条总长度20多公里的机耕道,截止目前已完成5条,预计6月底全部完成,总投入20多万元,项目建设完成后将覆盖全村各项产业。
来 源|罗甸融媒体中心
编 辑|刘佳鑫
编 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