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亭镇床井村哈密瓜种植基地
近日,记者走进逢亭镇床井村哈密瓜种植基地,用镜头记录来自基层一线的农村产业革命成效。为确保哈密瓜稳定有序供应市场,床井基地采取了分地块分时段叉季种植的方式进行。在一个大棚内,百名村民正忙着管护成长中的哈密瓜苗,而在另一边的大棚内,藤蔓上已挂满哈密瓜。基地管工叶帮兰告诉记者,这批部分哈密瓜将于6月初上市。
2017年9月份对500亩以上坝区产业调整规划中,逢亭镇引进贵州张扬农业有限公司,采取“政府+平台公司+企业 +村委会+农户”的股份分红模式,通过建立公司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采购、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产品分级销售“五统一”模式建设床井村哈密瓜种植基地。几年来,村民土地流转和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也翻了好几番,产业的落地极大促进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
村民们在管护哈密瓜
“在没建设基地之前这里种的是水稻和玉米,水稻的产量在1000块钱每亩地,玉米每亩地600到700块钱,建成基地之后每亩地的收入翻了好几倍,每亩地在40000元左右,对当地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提升,老百姓也有了很大的收入。”逢亭镇副镇长欧天立介绍说,如今,哈密瓜已成为罗甸的特色产业,备受广东、贵阳、海南等地市场青睐。
据了解,今年床井村共种植哈密瓜708亩,预计年产值2800万元,将带动床井村227户953人,其中贫团人口82户344人增收脱贫,哈密瓜已成为床井村的经济支柱产业,成为了全县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之一。
即将成熟的哈密瓜
“我们完全有信心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逢亭镇副镇长欧天立告诉记者,目前长期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有82人,每人每天80块钱,每个月2千多块钱,一年下来就是2万多元,单从这一块收入计算老百姓基本上都达到了脱贫出列的标准和条件。
在基地里务工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