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亭镇拱里村:山沟沟里产业多 助农增收富穷窝
2020-06-02 12:00:00 罗元冬 黎庆贤
  • 近年来,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中,罗甸县逢亭镇拱里村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结合该村实际,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企业带动,合作社、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产业,并做好技术服务与产销对接,确保农特产品卖得好,农户腰包鼓得了,脱贫巩固有成效。

    近日,记者来到逢亭镇拱里村瑞宝诚养鸡合作社,远远的就听见动感的音乐声传来。正在给鸡苗投食的合作社负责人班小荣告诉记者,这是他的快乐养鸡法。自前年开始养鸡后以来,班小荣收获不小,不仅住进了新房子,还买了小轿车。今年他又引进新品种黄鸡,投产达产后产值预计在80万左右,比往年要翻一番。

    s_42e089118e87434a8016da7e76d5ae4c.jpg

    班小容正在给鸡苗投食

    班小荣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原先在外务工,然而收入也仅够支出。2018年回村后,班小荣联合村里的其它4名贫困户,在村里建起了养鸡合作社,并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与佳农牧业公司签订合同,由公司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合作社提供场地及饲养管理人员,公司统一收购成鸡,保障了鸡的销路。按照这样的模式,合作社每年的纯收入可在40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村里还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按照 “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利益联结20户贫困户。合作社按照每年6%、7%、8%进行保底分红。贫困户们不仅可以拿到分红,在农忙时,又可以到合作社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长势良好的百香果

    拱里村全村266户1110人,耕地面积仅有667亩,其中田地256亩,土地411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以上。过去村里产业单一,村民们只能靠着传统的种植模式发展种植,收入微乎其微。

    为确保群众真正实现增收,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鸡、鸭、黄牛、黑山羊、蜜蜂等养殖业。同时,依托现有土地资源,在传统水稻种植基础上增加发展种植了早春蔬菜、百香果、砂仁等,丰富了种植品种,做到一户一策、合理安置、户户有产业覆盖,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贫困发生率从以前的54.4%降到现在的0.8%。”逢亭镇拱里村驻村工作队长岑仕忠说。

    辣椒产业

    目前,拱里村共种植砂仁60亩、板栗100亩、十月桃50亩、百香果50亩、蔬菜100亩,共建有养鸡项目点6个,土鸡60000羽、鸭4000只、黄牛30头、黑山羊200只、养蜂60箱。产业扶持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461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00元。 


     源|罗甸融媒体中心

     辑|刘佳鑫

     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