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战部队当过兵,在企业任过职,辗转林业、农业、畜牧、水务等部门,到木引、龙坪等乡镇任职,1987年参军入伍,1991年参加工作,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间走过30多年,他也历经20多个岗位锻炼。
如今,当年初出茅庐的解放军战士已成长为肩负全县35万群众饮水安全和全县耕地灌溉的水务局长。
“部队锻炼了敢闯敢拼的钢铁性格,党组织培养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他告诉记者,在所有的经历中,他最看重的还是入伍和入党,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秉持着军人轻伤不下火线的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他深受干部和群众信任,坚守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深入村组农户家中,以勤劳务实的工作作风服务群众,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无私地发光发热……
他就是罗甸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石峰。
水务局来了“不放心局长”
石峰同志带队查看边阳镇打号村简耐组饮水安全项目水源地保护情况
“饮水安全保障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初,石峰从县林业局调任县水务局,担起了统筹解决全县饮水安全的重担。
初到水务局,接触到全新的工作领域,他事事躬亲从头学习业务知识,各个工作环节都要参与,不亲自验看就不放心,是水务局全体干部都敬畏的“不放心局长”。
针对全县饮水安全现状,他立即组织人员和技术力量,迅速找出症结,统筹安排,全面部署。全县水务人在他的带领下,采取分管领导包片区,技术人员蹲点服务到村、到组、到户的工作方式,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
“光安排部署还不够,必须亲自下沉到一线。”谈到工作方法,石峰告诉记者,就是要和年轻的技术干部一起,下到组里去,走到群众中去,和群众面对面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困难和诉求。
先有问题,才会有“问题导向”。
石峰说:“我们要勇于直面群众指出的问题和不足,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鞭策,说明我们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工作还需更加努力”。对于各级反馈的问题,他逐一梳理,亲自抓部署,亲自抓落实,各类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截至2019年底,我县32.77万农村人口“饮水不愁”得到全面解决,群众对饮水安全满意度得到质的提升。
“人民群众的饮水问题就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他跑遍全县182个村和居委会,身体长期的、连续高负荷运转后,终于出了问题。
“身体出了问题,就靠吃止痛药坚持工作,这些止痛药对胃伤害很大。”2019年11月,经历无数个“白天下基层夜晚熬夜班”的紧张模式后,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了,突发急性胃粘膜溃烂达标量出血,致使血压骤降,危急生命,紧急送医救治。
“我还是不放心。”当时,正是罗甸县全面冲刺退出贫困县的关键阶段,做完手术后,石峰很快又返回工作岗位,表示要坚决站好退出贫困县“最后一班岗”。
“要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
石峰同志到龙坪镇大关村核查饮水情况
“做好水务工作,就要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一年多以来,石峰坚持把水务事业举过头顶,以敬业务实的态度,在水务局局长的岗位干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水务工作关乎民生和谐。”通过不断努力,采取片区供水和单村单寨供水相结合的模式,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24个,其中包含9个片区水厂,累计投入32316.28万元,解决及完善全县32.77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7%,供水保障率超95%以上,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以远距离、高扬程的供水措施,通过完善的供水管网,向农村群众输送清洁、卫生的饮用水,比如建成的董架平岩水厂、大关水厂,改变了老百姓千百年来靠望天水过日子的现状,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的历史性转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水务动力。
“水务工作关系到生态治理。”2019年,罗甸县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石峰结合河长制工作,引导全体水务人建立制度,落实措施治理,使全县全面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在全州年度考核中得到优秀名次。全年共组织完成了全县39条河流河长巡河,组织开展了全县河湖“清岸清水”活动。累计完成清岸长度约400公里,参与人数1800余人,清理打捞水面、岸线垃圾、漂浮物15余吨。同时按计划有序推进水土保持、河湖保护、水毁修复等工作,督促完成全县各行业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及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水土保持违法监管等工作,全县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在环保督查等重点工作方面,石峰也很重视。一方面全面落实省、州、县三级巡视巡察,及环保督察等各项整改工作,着力推进全县建制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启动建设了红水河镇、茂井镇、沫阳镇污水处理工程,加快推进其余乡镇污水处理建设进度。另一方面着力协调推进林霞、兰西水库等省州重点骨干水源工程,统筹部署开工建设纳闹、纳庆、交广水库等工程。
“我必须学会分身术”
石峰同志检查边阳镇打号村饮水现状
2019年下半年,罗甸县向基层下派驻村工作队第一队长。石峰第一时间响应党组织号召,到逢亭镇纳闹村担任驻村工作队第一队长,统筹工作队整体工作,同时在纳闹村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负责三户“三类人群”监测工作。
脱贫攻坚饮水安全工作任务并没有减少,驻村担任第一队长却意味着工作内容的增加,工作任务变得更繁重了,原本他的身体状况就不好的他没有一句怨言,马上担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任。
虽然他在统筹水务全局工作时间紧,但是他依然坚持利用周末的部分空档时间先后多次深入纳闹村和结对帮扶户进行调研走访,与村两委干部和贫困户共商脱贫大计。在他的带领下,纳闹村制定出脱贫攻坚的工作规划:
一是深入实施产业扶贫行动。结合纳闹村实际情况,重点发展精品水果种植,养鸡、养牛等产业,加强全村1106亩蜂糖李管护工作,增加村级养殖场,同时建议引进嫁接板栗、嫁接核桃,在乌家良至坝上良田发展蔬菜种植等,通过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二是深入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完善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支持政策,综合运用减免学费、教育补助、教育救助、助学贷款等政策措施,对脱贫户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在校大学生进行全程扶持,确保适龄儿童如期入学。三是深入实施思想扶贫行动。树立一批脱贫致富典型,营建积极的脱贫致富氛围,引导群众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和“脱贫必先自立、致富必先自强”的思想,充分激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统筹推进饮水保障和驻村帮扶两项工作,我必须学会分身术。”一年多来,在确保饮水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下,石峰和全体水务人紧紧围绕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村“一降一达一超两通三有”的目标,坚持通过产业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老旧房整治、就业扶贫、饮水安全、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技培训、小额信贷扶贫、综合保障性扶贫、智志双扶、农村基础设施、干部帮扶等多措并举,有效改善村庄面貌,有效提升农民群众生活水平,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
来 源|罗甸融媒体中心
编 辑|莫昌玉
编 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