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博故事丨“挑水” 一个时代的记忆
2020-07-21 11:23:16
  • 5d9c732b26574de39c8cc50d3d57cf82.jpg

    在中国第四届绿化博览会主展园建设现场,我与江西展园现场施工的熊工,多次就江西展园的红色主题元素进行过探讨与交流,其中比较多的交结点是有关“红井”的知识、建设和红色文化传承内容。

    dd414baa24204dfab99906e7675b3bd7.jpg

    “瑞金城外有一个小村子叫‘沙洲坝’,从前,毛主席在这里住过,在这里打下了一口井......。解放后,人们在这里树起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这是小学语文课上的一篇课文,五十年过去了,课文的具体内容不是能够完整的背下来,但瑞金城外毛主席挖下的井及这句“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碑文,却深深的烙印在心里。

    4f29620891334e15a12106a9f4effe68.jpg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和原生态生活方式的普遍存在,“挑水”或“抬水”这一劳动形式,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内容,“挑水”既需要个人体力劳动的付出,“挑水”更关键的还在于能够有找到有干净且可以正常饮用的“水源”。

    2b3777f70bee4e94a1f6cb933164faf6.jpg

    小时候我居住的地方,是一个中国西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玉山镇岩坑公社的镇子上,由于喀斯特地质结构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落后、低下,干净水资源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为了每天生活的用水生计,成年男子的重要体力劳动的内容就是“挑水”,而且主要选择的“挑水”地点叫洞口河。

    986200eaba034730be00584366cd0c99.jpg

    由于要挑起上百斤的水,还要走近两公里的台阶路程(青石板的台阶梯路),所以只有成年男子才会选择在这里“挑水”。一根扁担,一付木制水桶,再加上一条毛巾(条件好一点或经常以挑水为业),这就是当时比较成熟的装备啦。

    94ab98666d89423ebabd6847e189f731.jpg

    最开始时,家中的用水和挑水的工作,主要是父亲在工作之后完成,随后是长大成年后的哥负责,偶尔我和四姐会合作去抬水,去的地方路比较平坦但比较远的地方,比较喜欢的是雨季,可以从较近的冒沙井抬水或挑水,但水质没法保证差很多,主要是用来煮猪食。

    046778b635854022941cf58fa5880a80.jpg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到12~15岁时,由于大姐和哥哥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四姐又到当时的玉山中学读书(跟现在的早、中、晚上课一样),我便成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要去“挑水”,每天家中的用水至少是三挑水,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和能够赶上去玉山小学10:30的第一节课,我开始尝试去洞口河挑水,最开始时,每一趟只能是挑一半,然后是大半,最后是完整的一挑水。

    7a03f6f4a7ba4bfe88d8e21c99114352.jpg

    挑着上百斤的水爬台阶上坡,每迈开一步脚都会打抖,呼吸如老牛喘气,汗水经常把衣服打湿,眼睛也常常会被汗水迷湿,会把水桶里的水荡出,于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会在路边折一些植物或夏天会折南瓜叶放水桶里,这样一来水就很少打泼或荡出来。

    多年的挑水劳作,让我的下肢脚大腿粗,显得非常的壮实,以至于长大后的夏天很少穿短裤(心里作用,怕人家说自己是农民)。

    836b5ffa8d4a45848d3cb0fb752fb09d.jpg

    在挑水休息的同时,我会把家中的煤柴火灶台点燃煮上玉米混合大米的饭,推礳子磨玉米、打猪菜、砍猪草是其他时候要完成的事情,有时候没有准备好,同时做这些事情是比较忙乱的,这时为了上学不迟到,往往只能是饭还没有煮好,喝一点米汤就去上学了。

    f519be66f9614fea8728641e82e1c14f.jpg

    随着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正日新月异的发生着巨大变化,饮用自来水的生活方式让人们逐渐忘记了“井文化”和“挑水文化”的生活。虽然目前农村中,仍然有部分村民在从事着挑水这一简朴的生活范式,但更多的年青人忘记了挑水劳动这一根本。

    431d97356d824a49b0a9102a6318fee8.jpg

    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江西展园的红色主题文化内容,让我对曾经接受的教育和经历的青少年时期的“挑水”生活经历记忆重拾,深深的感悟着教育的重要性和体验式教育的必要性。

    正如古人所云:宝剑锋从礳励起,梅花香自苦寒来。为教育儿子,我给他讲述了少年时挑水的生活经历,目的是启发他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f6d93fae616d49bfa18a1b0af01a8883.jpg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且具有无限创造力的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大家庭,在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原则下,中华民族正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3f92d6bc7bcd4f86a804caf8ae7d2002.jpg

    绿色文化、绿色文明、绿色产业,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绿色文化战略,引领着中国甚至于世界的绿色潮流。

    中国绿色标准正在成为世界公认的绿色范式标准。今后,当世人来到建成后的绿博园时,必定会体验和发现这一新绿色世界的奇迹。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