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尤金锋:返乡打工仔“破茧”蜕变成致富带头人
2020-08-28 16:00:00 计秘密 杨昌林 白云(实习)
  • 昔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山植桑叶,甘当养蚕人。近年来,家住沫阳镇高峰村的村民尤金锋抢抓脱贫攻坚扶贫产业发展机遇,从一名在外乡的“打工仔”,返乡后逐渐转行发展种桑养蚕,像蚕蛹一样“破茧成蝶”,蜕变成全村的致富带头人,村民种桑养蚕技术“指导员”,地方产业发展的助力者。

    走进沫阳镇高峰村,随处可见村民们利用荒坡或闲置土地栽种的桑树,放眼望去,满眼翠绿,让人心旷神怡。初次见到种桑养蚕大户尤金锋时,他正在帮助村民罗玉妹查看她家养的蚕。

    2ed6cdf42319414889a939f4bb516ce2.jpg

    罗玉妹正在给桑蚕喂食

    尤金锋仔细观察着这些蚕,向记者介绍道:“发现这种叶子厚的地方,一定要匀去给那些不得叶子的蚕,不然到时候它那里没有叶子吃,它就饿一顿,它就少其他的一口,它以后就不得这边的大。”

    尤金锋只有30出头,却有着11年的打工经历。2014年,由于父母年迈,子女需要入学等问题,尤金锋结束了11年的打工生涯,利用务工多年积攒的资金,返乡辗转尝试养鸡、养猪行业,起初几年市场还算景气,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场突如其来的猪瘟让尤金锋投入的50多万元血本无归。2018年,村里动员大家伙发展种桑养蚕产业,永不服输的尤金锋第一个报名参加,他跟随村民们到其他村进行考察学习,也正是这次学习考察,开启了他的第四次转行。

    尤金锋的桑蚕供育室

    “一起到沫阳镇董细村参观学习,回来后想了一想,这个效益也是很不错的,家里面的人也比较支持,然后就租了一些荒地荒坡自己先种了10多亩下去,19年的有收益后,觉得这个效益还是很不错”,尤金锋告诉记者,政府每亩补贴价值2800元的桑蚕苗以及肥料等,还有技术指导等一条龙服务,虽然第一批桑蚕由于量小,只卖了400元,但很有远见的尤金锋对桑蚕产业依然充满了信心。

    尤金锋告诉记者:“公司有专职技术员到我们村里面指导,我们养每一批蚕,他们都是到户指导,而且是每天到一次,只要你跟着公司的技术走,公司有保底兜底,以36元每公斤收购。”

    桑蚕正在进食

    在村民持观望态度的时候,尤金锋勇挑大梁,以2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了村民种植好的19亩桑树,又继续自发种植了近50亩桑树。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去年和今年的收入达30多万元,高峰期还能解决10多个村民的临时性务工问题。鉴于他敢想敢干,有想法有干劲,村里就推荐他到专门的种桑养蚕公司系统学习全套技术,以便于做好传帮带的管理。如今,除了管理自家的桑蚕外,尤金锋时常穿梭于村民家中,免费为村民们做好技术服务。

    “希望不要再有贫困户去争当低保户,让每一户都有一技之长,有收入进账。”如今,在他的示范带动下,高峰村桑树种植面积超过550亩,种桑养蚕已达100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88户,超过90%的养殖户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对于全村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的前景,尤金锋充满信心 。

    “下一步打算就是把供育室做好,我的规模也在慢慢的在上升,我预计明年再去租几十亩土地,尽量达到100亩以上。”尤金锋说,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就业人数,要富大家一起富。


    来 源|罗甸融媒体中心

    编 辑|刘佳鑫

    编 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