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刘奶奶的“微”心愿
2020-09-01 09:45:34 何登成
  • 8月28日,记者走进罗甸县学府家园怀恩社区,再次见到刘福琴奶奶,她还是那么神采奕奕、精神矍铄。用她的话来说,如果不是当年登记户口时,年龄被报小了,翻过这个年,就已经是八十岁啦。

    一见到记者,刘奶奶就笑着说:“我现在可忙叻!”

    6949d154656f446cb0b92052fc2b0eee.jpg

    刘福琴和邻里相约做手工

    每天接送孙女上下学、打扫家里的卫生、和邻里相约做点手工活。一有时间,刘福琴就琢磨起儿子给她的智能手机。

    “学会微信,就是我今年的愿望!”刘福琴解释说,原来用的老式手机只能接电话、打电话,现在孩子们都在外面上班,学会微信以后,不管他们在哪里都能“面对面”说话,更重要的是,通过微信群可以及时了解到孙女在学校的情况,方便和老师沟通。

    尽管已经年过古稀,刘奶奶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仍然十分厉害,记者只是简单演示了一遍,她就学会了设置手势解锁密码、寻找联系人、接听拨打电话、接收微信消息等基本的操作。

    aa49ff8ee21d4914961cd4025113c94a.jpg

    记者教刘福琴奶奶使用微信

    “虽然现在发送消息还有些困难,但是只要肯下功夫、肯学习,今年一定能够完全学会。”刘福琴自信地说。

    除了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刘福琴搬迁到社区后的业余生活也十分丰富。

    9a270d47b2cd4c398c28f617195a5dda.jpg

    刘福琴制作的布鞋

    社区里的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成为她每天茶余饭后必去的“打卡点”;因为精湛的手艺和共同的兴趣爱好,每天总有那么两三个小时,刘福琴会雷打不动地在家和”姐妹们“一起做手工。

    刘福琴自豪地说:“别看我现在年纪大了,刺绣、十字绣、布依服饰、勾鞋这些我都能做叻。”

    d53ef68239364afeb6b1728f150c5447.jpg

    3801906af98b4e3d97f4afb3a4b653fd.jpg

    刘福琴热心地教邻里制作手工布鞋

    不仅如此,社区精心组织的“歌唱比赛”、“欢庆七·一”等活动,刘福琴一次不落都踊跃报名参加,每次都能结识到新的朋友。

    “大红花,开满地,

    小朋友拍手来游戏。

    整整齐齐排好队,

    向党中央来敬礼。

    敬礼、敬礼、再敬礼,

    我的幸福,您来给力!”

    在党的99周年生日之际,社区组织的“欢庆七·一”活动中,刘福琴自编自排了一首东北民歌作为表演曲目,至今仍是社区里传唱的热门歌曲。

    “爱吃稀饭就做稀饭,爱吃干饭就做干饭。”刘福琴说,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穿新衣、住新房,不愁吃也不愁穿,学校、医院都在家门口,自己没有什么能够回馈国家,只有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才能对得起国家对自己的关怀。

    e40b86c6395d429da463a25a5fee9af4.jpg

    签约家庭医生入户为刘福琴检查身体

    怀恩社区包楼干部吴宇玄告诉记者,刘福琴奶奶居住的21栋,年轻人都在外面务工,针对留守儿童,社区积极对接团县委和县妇联等相关部门,帮助孩子们实现一些力所能及的“微心愿”,针对老年人,社区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签约家庭医生入户走访,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态。

    87446c09eda04ad482a465cae9511028.jpg

    社区为刘福琴颁发“文明家庭”表彰

    据了解,为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半篇文章” ,罗甸县扎实推进“五个体系”建设。构建了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备警务室,让搬迁群众住得放心;构建基层党建体系,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让党心和民心走得更近,让搬迁群众充满信心;构建文化服务体系,在安置点建立市民实践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乡愁馆、体育设施等,让搬迁群众过得舒心;构建培训和就业体系,促进搬迁劳动力再就业,让搬迁群众下定决心;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医疗、教育为重点,设置安置幼儿园、修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扩建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等,让搬迁群众住的放心。

    来 源|罗甸融媒体中心

    编 辑|莫昌玉

    编 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