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昨天,我们启动了教师节感恩专栏,报道了偏远山区小学校长韦建肯“跨省跑教10多年”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尊师崇德 感念师恩”,带大家走进茂井镇大亭社区布告小学。了解这所山区小学的校长孟鑫二十年育桃李奉献青春的故事。
前几天,茂井镇布告小学校园里29位师生们迎来了2020年秋季学期的第一课。
茂井镇大亭社区布告小学
“我们现在再去检查一下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和网络,开学第一课不能马虎。”早上天色微亮,孟鑫和三位老教师还来不及早餐就走进多媒体教室,逐一检查维修网络设备,为阔别学校半年的孩子们送上了精彩的开学第一课做准备。 孟鑫告诉记者,因为这里比较偏远,网络信号不好,为了保障孩子们的第一课,他们前期做了很多工作。
大亭社区布告村与广西隔河相望,距罗甸县城70多公里,地理位置偏远,生活环境差,很多老师调到这里都呆不长。布告小学于1954年建校,是全县最偏远最贫困的村级小学之一。多年来,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环境差等原因,让不少青年教师望而却步,然而孟鑫老师却与他们背道而驰。2001年刚走出校门的他,在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下,来到布告小学当起了乡村教师。
孟鑫正在为孩子们上课
“我们本地的人不在这里,那么联系外面年轻的老师就不可能来这里,人家一说听到大亭布告就不敢来了,因为我们这里自然条件确实很恶劣,离县城特别远,我说心里话,还是初心吧,对那些孩子有感情了,因为我是农村长大的,我体验那种苦是怎么过来的,我留在这里把我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让我的更多学生走出大山去。 ”孟鑫说,从小在山里长大的他,深知大山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所以他选择扎根于此,将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了这所学校里的孩子,用青春点燃了山里孩子的希望。
孟鑫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也是班主任、是科任老师,多年来,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完善教学条件,他总是忙里忙外,一边努力向上级申请,一边联系各方社会资源,一步一步地解决学校各类困难。如今,孩子们告别了一间茅草屋几张桌椅一块小黑板的上学环境,用上了宽敞的教学楼、宿舍楼、篮球场和多媒体教室,满足了孩子们就近入学的条件。
“这一节水泥路,还有我们学校的围墙,都是罗甸和深圳的爱心人士帮助我们修建的。”孟鑫说,这些爱心人士都是曾经到这里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介绍来的,总共投入了20多万元用于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孟鑫正教孩子们打篮球
这两年,随着教育均衡发展在持续推进,罗甸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校点撤并等改革措施,加上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布告小学服务片区村寨的大部分村民都搬到了县城,绝大部分学生也都到城里上学。目前,学校仅剩下25名学生和4名老教师,虽然这所乡村小学看上去冷清了,但孟鑫和几位老师的心依然炽热。
布告小学老师和孩子们合照
“只要学校还在,我就一直陪着孩子们。”这是孟鑫最后的坚持与倔强。20年来一直在大山里默默耕耘的孟鑫凭借着对事业的赤诚、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情、对未来的信心,以春蚕的精神,以蜡烛的品格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一个个飞出大山的梦想。而留在大山里的他也多次被省、县及地方政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来 源|罗甸融媒体中心
编 辑|刘佳鑫
编 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