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炒两斤尖椒兔。”记者来到谢乾勇的饭店门口时,正值晚饭点,远远的便能闻到一阵泡椒兔的香味,刚跨进店门的客人已点好了菜,正在等待一餐特别的美味。
谢乾勇的饭店
看到有记者采访,刚刚点完菜的客人王某向老板谢乾勇开起了玩笑:“老板生意做的好啊,电视台的都来采访了。”
另一桌的客人也向记者推荐道:“他家的尖椒兔是特色,我们经常来吃,干锅兔也不错,吃到后面很下酒。”
老板兼职厨师的谢乾勇很快为店内其他桌的客人上完了菜,这才坐下来和记者聊起了他从“兔大王”变成“兔大厨”的过程。
香味扑鼻的尖椒兔
“今年养殖场里有6000多只肉兔,不出意外的话,到今年年底,将有3万只肉兔出栏,预计产值能有一百多万元。”谢乾勇告诉记者,2016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在老家逢亭镇上隆村创办了肉兔养殖基地,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学习,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肉兔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谢乾勇也成了村里有名的肉兔养殖大户。
然而,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肉兔没了销路,养殖场里的6000多只肉兔每天吃掉的饲料又是一笔巨大支出。没有收入,只有支出,收支的不平衡,可愁坏了谢乾勇。
谢乾勇在养殖场为肉兔打疫苗
谢乾勇开始带着肉兔到各个农贸市场推销,然而销量并不理想,最低卖到5元一斤也无人问津。“肉兔卖不出去,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今年6月,谢乾勇思量再三,决定转变思路,用手头仅剩的一点资金,在县城开起了一家主打尖椒兔的饭店。
“现在每天都有四五桌客人来店里面吃饭,外卖每天也有三四单。”谢乾勇说,一开始来饭店吃饭的大多都是亲戚朋友,亲戚朋友们觉得口味不错,就带来了新顾客,新顾客又带来新的顾客,靠着良好的口碑与厨艺,饭店经营开始有了起色。
尖椒兔的回头客
就这样,谢乾勇从一斤肉兔都卖不出,到现在每月卖出500多斤肉兔,转亏为盈。看着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他不禁感叹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希望更多人吃到我炒的兔子肉,养殖场的规模也能越做越大。”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徐安奔
编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