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 我的脱贫故事】简启刚:做好基层一根“针”
2020-11-23 21:54:40 简启刚
  • 人们常说,基层工作就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工作队员,我们就是要做好基层的一根针,既要能“缝补”,更要能“绣花”。

    3869b4ce9f8c46aea57cd1b39eaf4d76.jpg

    和村民宣传政策

    我叫简启刚,是罗甸县红水河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2018年初,被派驻红水河镇交算村,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交算村距离红水河镇政府所在地约98公里,交通条件落后,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365人,贫困发生率达18.76%。刚到村时,交算村还是泥土路、没有自来水、没有4G信号,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很艰苦,面对这样的现状倍感责任大、压力也大。而我能做的,就是尽快熟悉村情,踏实工作,在工作队的安排部署下,为群众服务,用好各项脱贫政策,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在入户走访中,我了解到纳傲二组张改一家5口人没有住房,寄居在其兄弟张前30平米的房子,因为只有一间卧室,只好在旁边搭建的厨房里铺床铺,户主张改和3个儿子又比较忠厚老实,缺乏劳动技能,只能在附近打临工。如何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成为那段时间我的一件大事。向工作队汇报后,决定给他家落实危房改造,危改加上三改就有5万元的补助,但是他却拒绝了。原因就是如果自己修、钱不一定够,没有钱补;如果承包给施工队,联系了几个施工队都因交通偏远运费贵,没有老板愿意承包。思来想去,经过多方协调,本村的施工队老板陈云先愿意承包修建,同时张改家出劳力作为小工参与劳动。他家的危房改造总算动工了,现在已经竣工,一家人高高兴兴的搬进了新房。

    68365379fe4f4858afef99aa273081b3.jpg

    入户走访

    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但是很多群众思想意识落后,不愿搬迁。在交算村68户易地搬迁户中,张治成户就是不愿搬迁的典型。该户一共6人,张治成和妻子在家照看两个孙子,儿子张杰和儿媳朱行琼在外务工。但是在走访中我了解到,从外地嫁来的儿媳妇因为难以忍受贫困现状,和丈夫张杰各在一处打工,已经基本处于分居状态。而面对搬迁,一家人意见不统一,儿媳妇想搬迁改变生活现状,两个老人故土难离不愿搬迁。在和儿媳妇朱行琼电话联系中她告诉我,如果能搬迁,两个小孩上学方便,自己和丈夫也能安心打工,生活肯定也会越来越好,她还是想和丈夫、孩子一起生活,感情还是有的。经过多次到张治成家和两个老人交心谈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最终同意了搬迁,并于2018年10月搬进县城安置点。前段时间遇到两个老人,他们兴奋的告诉我说:“张杰和媳妇在一起打工了,关系好得很,儿媳妇还经常给我们打电话呢”。

    脱贫攻坚,不仅要解决群众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尤其还要通过志智双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解决他们的困难,用心用情解开他们的思想包袱。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脱贫就有希望。2018年专项治理大排查时,我第一次到交算组陶土红家就吃了闭门羹。知道我是驻村干部,还没有聊上两句他就冷冷的说:“我要去坡上了,也不用问了,我家哪样都没有得到,什么字我都不会签的”,说完就走了。

    141f2fd11e214d5eba2429447ed329d5.jpg

    测量串户路

    回办公室后,村干部告诉我,陶土红是村里面最犟的,因为以前一次对政策的不理解,对村里的工作不仅不支持,还是敌对状态。但是他家的状况却又是很困难的,一家5口人,母亲年迈、一个女儿上小学、一个儿子刚出生,妻子要在家带孩子,他也只能在附近打临工维持一家生活。他家的条件其实符合低保,但是因为他的倔强,却一直没有落实下去。

    我厚着脸皮一次次到他家,却一次次没有得到好脸色。有一次下组路过他家地里时,看到他在摘黄瓜,就和他讨要一个解渴。我也是从农村来,就和他聊种玉米的事情,慢慢的得到他的信任。考虑到他家的经济收入低,和他沟通后,让他写个低保申请书,可他怎么也不愿签字,说:“我不签,签也不会得”,经过多次到他家宣传政策,再三劝导,他答应由我代签,很快他家的低保就落实下来了。那天他还特意跑到村委会和我说:“政府还是关心我们老百姓的,我以后一定要相信党、相信政府。”就在上个月,我们村组织群众清扫公路卫生时,他主动参与进来,有些群众还开玩笑:“哎呀,太阳从西边出来了,陶土红你也来参加村里面的活动了,好多年了你是连组里面开会都不来的人啊。”

    4a3b88f4b9634d1a98c5ef75d6ba5692.jpg

    和同事打扫卫生,提升村容村貌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我们就是要从群众的心里打破隔阂,从群众的思想上打开禁锢,激发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做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带动群众的一根针,连好各项脱贫政策的“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群众绣出一幅百姓富裕、生态宜居的精美画卷,交出一张上级认可、群众满意的优异答卷。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徐安奔

    编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