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蒋本睿,2017年3月,应组织安排到边阳镇联兴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开展扶贫工作。
今年3月,我回到了县城,本以为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不会再与联兴村有太多的瓜葛了,但回城半年多,我心里始终牵挂着联兴村,始终记得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的瓜果时蔬,那里的群众善良的微笑。
蒋本睿到罗仕坤家走访
王岗组的罗仕坤一家是我最放不下的。
那是在2017年10月17日,十九大召开的前一天。黔南日报摄影部的李庆红主任听说我们要组织村民集中收看十九大,就提前一天赶到村里,要对我们村进行采访报道。为确保采访报道顺利进行,当天李主任提出请我带着一起到最困难的贫困户家里看看,当时去的就是罗仕坤家。
可是一进门我就有些后悔了。他家的情况太糟糕了,这不是明白着告诉李主任我们的驻村工作干得有多糟糕吗?我们心虚地看着李主任,他微笑着向我点了点头。
蒋本睿查看罗仕坤家厨房
罗仕坤夫妻都是80多岁高龄,下面原本有四个孩子,有两个已经成家单独立户,另外两个因为先天残疾,虽然已到中年却仍然跟着他们一起生活。全家人身上都是脏兮兮的,目光所及之处也都布满了灰尘,屋子已经很破旧了。
“一到下雨天就漏雨,厨房尤其漏得严重。”听我问家里有什么困难,他也不说别的,就只说了这个。
在他家坐到很晚,将家里的其他情况一一记录在案,我们才起身离开。罗仕坤送我们到了门口,还想再送,被我制止了。老人年事已高,村里有好几段路没装路灯,我不放心。他还是坚持要送,就又送了一小段,快到没有路灯的路段时,才默默地回身转回家去。
他把想说的话藏在了眼神里:“希望村里能帮着修一下房子。”
看着老人佝偻着的背影,我感到眼睛里湿湿的,立马联系镇上的装修公司,跟他们说明了老人家里的情况,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装修公司很快答应我,说是会尽快派人过来。
施工队帮助罗仕坤家修缮房子
几天后,装修公司的人来了,我们一起到罗仕坤家测量,之后很快启动了修缮改造工作。一个月后,房子终于修缮完毕,再去他家那天,老两口一边流泪一边笑,一个劲地说谢谢。
之后,对这个家庭的关注成了我潜意识里的“自觉行为”。
有一次,我在村里晨跑,路过他家,就想着去看看他们一家人。结果一进去我就被吓坏了:罗仕坤躺在床上,微微地发出呻吟声。
老伴和两个儿子在家里,虽然很着急,却也无计可施。
“一直发高烧,还拉肚子。”我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人来说,高烧和腹泻都是致命的,我有点为自己选择晨跑路线时的决定感到庆幸。
入户走访时帮助群众打扫卫生
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县中医院边阳镇分院,紧急将老人送医。他家里没有人能承担陪护之则,我就安排我们的工作队队员轮流陪护。老人痊愈之后,我又亲自到医院,将老人接回家中休养。
“从村里到镇上,来回40分钟太折腾了。”2019年初,经过我们工作队的多方协调,我们帮助老人搬了家,这困难的一家人搬到边阳镇兴阳家园,我们还给他们送上米、油以及一些生活用品,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让他们能就近就医,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莫昌玉
编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