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简万祥:未负所托,不虚此行
2020-12-08 16:21:12 简万祥
  • “你一个人在家带孩子肯定也有困难,要不,我带着你们一起去驻村吧,下班的时候还可以和你搭把手一起带,等你产假结束了,再想办法。”

    在征得妻子同意后,2020年8月25日晚,我们收拾起大包小包的行李,带着刚满月的孩子一起奔赴我所驻的木引镇木引村,开启全家上阵的驻村生活。

    65da3f31fdef4202b0cc0eaa0fed00bc.jpg

    工作中的简万祥

    汽车沿着蜿蜒的公路慢慢前进,我的思绪随着后退的山色悄悄回放。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驻村就是两年。两年,是一次次的入户走访,是一户户的政策落实,是一件件的小事办好。两年来,作为一名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在这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战役中,坚持守好阵地,奋力冲锋陷阵,虽然没有干出感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曾经历的一件件小事,却历历在目。

    我叫简万祥,是罗甸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2018年11月,按照组织的安排来到木引镇木引村,成为一名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员。木引村地处麻山腹地,距县城54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4.29平方公里,总人口509户2173人。到村后,工作队安排我担任木引二组的网格员,与村主任方景福同志搭档负责这个小组的脱贫攻坚工作。可能是当记者的时候下乡入村较多,而我又是一个来自边远山区的农村孩子,对新的工作环境适应还较快。

    3e32f866181249bcaf28cab9fcb24b56.jpg

    简万祥和同事一同组织群众召开群众会

    没想到的是,在驻村不久的一次群众会上,我和一个群众却“吵”了起来。当天群众会的主题是由群众提名低保户名单,经过群众的举手表决,同意将木引二组胡亮友户2人纳入当年的低保保障名单。会议接近尾声的时候,一老头来到会场,开始义愤填膺的道:“我不同意,你们搞这个不合,你们这些干部,哪样贫困户、扶贫政策,全部是拿给和你们关系好的、全部拿给你们的亲戚朋友。”面对突如其来的“搅局者”,我也很气愤,我们的工作都是严格按照程序,拟纳入的低保户也符合条件,顿时严厉的质问他:你说的情况有没有证据,有证据你就拿出来,没有就不能乱说一通。面对我的质问,老头哑口无言,不满的离开了。

    当时和我一起开会的方主任告诉我,刚才的老人叫方成庆,他家属于非建档立卡户,由于对政策的不理解,对村两委和工作队的工作有抵触情绪,而且类似的情况还有。

    45b65df22c914748ad235489a2856d47.jpg

    简万祥入户走访

    当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反复思考着群众会上“吵架”的事情,有自身工作方法的原因,也有群众对政策不理解的因素。第二天一早,我就来到方成庆老人家,和他交心谈心,谈家长里短、谈扶贫政策,最终得到他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时间,我每天对网格内进行逐家逐户的走访,了解群众家庭情况,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不定期组织召开群众会,宣传政策,听取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慢慢的,大家都知道木引二组来了一个扶贫干部,叫小简,说话中听。

    脱贫攻坚工作,群众不仅只看你说得怎么样,还要看你做得怎么样。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们也许不能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可以为群众做好一件件的小事,把扶贫政策落实下去,帮群众解决所需所盼的困难和问题。

    406188ba96834181a7325b17ccece4a7.jpg

    帮助群众实施串户路

    2019年,猪瘟疫肆虐,很多群众养的猪都遭了秧,我网格内就有好几家养猪的农户。为了减少群众损失,前期都买了生猪保险,但是对感染瘟疫死亡的猪要进行拍照、称重和掩埋处理。在走访排查中了解到,方成光家养殖的几头猪都感染了。方成光的儿子在外务工,他和老伴在家带孙子和孙女,平时种点庄稼,养几头猪,一年到头就看着这几头猪增加点收入。

    为了让他挽回点损失,我叫上村副主任陈国江一起去收集保险申报的材料。拍好照片、称好重量后,需要把死猪拿到山上掩埋处理。因为没有运输的工具,决定用背篓背。将猪抬进背篓,我理所应当的准备背猪,方成光却硬是拉着不让,说怕弄脏了我的衣服,还说:“让你一个干部帮我背猪,不像话。”我告诉他,干部不就是干事情的吗,这是应该的。最终让我背猪,也顺利的帮他申报了保险。

    脱贫攻坚要求“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就要求扶贫干部要用好用活各种政策,解决群众增收问题、教育问题、饮水问题和住房问题等。只要是群众所期所盼,不管大事小事,就是我们该干的事。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木引村依托龙头企业天纯公司带动,有效利用麻山腹地的零碎地块、连片荒坡发展了优质李、蓝靛等产业,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

    2019年11月,木引村驻村第一书记余伟向派驻单位省高院争取,协调了一个乌蒙凤鸡帮扶项目。项目如何落地,如果分散发到贫困户手中,由于场地限制、技术参差不齐,成效不高。

    工作队召开会议商定,拿给木引三组的胡厚明统一养殖。因为他那里有场地,本人有养殖经验,又踏实肯干,于是决定由他出场地、粮食和人力,最后分红,利益联结贫困户。在胡厚明的精心管理养殖下,到2020年5月份,1000多羽乌蒙凤鸡已经可以售卖。如果按市场价每斤25元、平均每只2.8斤算,1000多只乌蒙凤鸡产值预计可达7万多元。

    56ff4048aab542fa8184a22a3f7bcdf9.jpg

    为群众拍摄卖鸡视频

    一天,村委会副主任王龙在聊天中告诉我,乌蒙凤鸡的销售并不理想。乌蒙凤鸡不是本地品种,当地人不知道它的价值所在。如果卖不出去,每天投入的粮食成本很高,最终的收益就要大打折扣,胡厚明每天都在发愁。

    思来想去,我决定发挥自己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特长,利用媒体的力量帮他卖鸡。和胡厚明沟通后,拿起相机来到他的养殖场,拍摄视频和图片素材,连夜制作了一个宣传广告。向单位领导汇报后,宣传视频在山水湖城玉都罗甸、聚焦罗甸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全方位发布。广告发布的第二天一大早,胡厚明就打来电话:“小简,已经有人打电话来咨询买鸡的事情了。”第一书记余伟看到视频后,积极向省高院食堂进行推荐,在多方努力下,胡厚明养殖的1000多羽乌蒙凤鸡按市场价全部销售。

    利用媒体宣传帮助群众卖鸡,是一次尝试,也是一种启示。作为一名驻村的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之余,我也没有忘记老本行,时常拿着相机记录脱贫攻坚中的点点滴滴,宣传脱贫攻坚进程中发生的喜人变化,采写了《乡村新景象,村民跳起了广场舞》、《引企入镇稳就业,搬迁群众喜滋滋》、《搬迁的生活不一样,这里的节目很精彩》等反映村民生活变化、易地移民搬迁、产业就业等方面的新闻作品,参与拍摄制作了反映全县脱贫攻坚专题片《牢记初心使命撕掉贫困标签》。

    d8209435018d42e39218ac112410d8c9.jpg

    简万祥的妻子和孩子陪他一起工作

    今年已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罗甸县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我所在的木引村也实现贫困人口清零,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能够参与这一场脱贫攻坚战,倍感自豪。两年的驻村工作,有心酸,也有喜悦,更有收获满满。当妻子临产时才从村里赶到时,我心有愧疚;但当看到群众脱贫致富时,我由衷欣喜;在两年的工作中,我也更深刻的认识农村、体会基层工作的苦与乐。总之,未负所托,不虚此行,再接再厉。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莫昌玉

    编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