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当时我和妹妹还在读书,需要大笔费用,家中父母为人敦厚老实,在当地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这使得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举步维艰。为此,我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了相关政策的支持,我跟妹妹读书也有了补助。2017年6月,我顺利从贵州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院毕业。

回乡后,我和父亲商量想自己创业。因为从小就跟着父亲割蜂蜜,蜜蜂养殖成了我从小的兴趣和爱好,我打算把爱好变成产业。2018年,我正式开始发展蜜蜂养殖,开启了我的创业征程。当时村里有“先建后补”项目,我养殖的25箱蜜蜂每箱补贴了600元,一共得到了15000的补贴资金,这个政策扶持更加鼓舞了我发展扩大的信心和决心。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养殖的蜜蜂过多,我一个人应接不暇,对部分蜜蜂疏于管理,再加上技术不过关,2018年养殖的58箱蜜蜂就损失了一大半。

核定损失后,我痛定思痛,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攻克技术难关。于是我经常看书查资料,还跑到了凯里下司、六盘水等地向养殖蜂蜜的专家取经,再加上镇里的养殖技术人员的帮助,2019年的春天,我的蜜蜂规模达到152箱,成了当地的养蜂大户。看到我的成功,有很多乡亲们想加入到蜜蜂养殖的行列。为了带领乡亲们发展蜜蜂养殖,确保农户保产量增收入,我通过养殖户+农户的模式,跟农户合作开展分散饲养。2019年,巴沙村的村民佘顶吉通过与我合作分散饲养,分到了蜂蜜25斤,按照市场价150一斤,增收了3750元。后来,为了扩大规模和提升影响力,我还办理了微企营业执照,又得到了国家政策补贴四万五千元的发展资金。2020年春天,我又发展了两个场地开展蜜蜂养殖。同年7月,我还参加了罗甸县人社局举办的创业创新大赛,获得了创业项目优秀奖。

回首过往,满满的积淀,展望未来,蜜甜的幸福。奋斗的人生更精彩。未来,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将技术学扎实,将本领学到位,养出质量更高,品质更优的纯天然绿色蜂蜜,让罗甸不仅有火龙果之乡,还有蜂蜜之乡,实现花引蜂蜜,蜜吸游客的连锁反应,以微薄之力助力罗甸旅游发展。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卢乐园
编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