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付堂径:一味药草里的生机
2021-01-28 15:25:01
  • 我叫付堂径,家住罗甸县红水河镇胡家湾村。2012年,大儿子被确诊为地中海贫血症,病痛折磨的痛苦,加上巨额的医疗负担,让我们一家深陷阴霾之中。

    求医问药中的机缘巧合,让我知道红根野蚕豆可以缓解儿子的病情,因为市价很高,药物稀缺,我决定自己种植。自己一点一点摸索,逐渐有了稳定的产量,收益也好了起来。

    750e54d8324c407897c44f25ed40c1bc.jpg

    5e5642fc038d451fbef96aeeab2c07c6.jpg

    付堂径在地里查看红根野蚕豆的长势

    儿子患上这个病的时候,一发作就会全身器官衰竭疼痛,异常痛苦,我和妻子更是刻在心里。我们一心想着四处筹钱就医,全国各地,哪里能救命就去哪,几年下来,欠了二十几万的债,日子也过得不成样子。

    因为要等待配对移植,医院的专家向我推荐了红根野蚕豆这个偏方,说是长期服用,可以有效缓解病痛和败血等症状。我像是濒死之人一下子盼来了生机,辗转两广和云南等地,打听搜寻这味药草。它市价很高,而且产量有限,很难买到。能不能自己种呢,在云南文山调查的时候,我逐渐萌生和坚定了这个想法。

    7c07cf84733246faa033e84ab3baef40.jpg

    付堂径正在筛选红根野蚕豆的根部

    红根野蚕豆是一种伴生植物,要和通草、杂草等植被一起种植,还要通过种子培育、移栽等多个工序,整个生长过程,需要种植户纯手工一根一根的打理,不仅要求慢工出细活,而且对温度湿度非常敏感,做起来不容易。但这是我们的唯一生机,我和妻子没有功夫犹豫,为了儿子,再难也要撑下去。

    2014年,我们忙活了一年,没睡过一个好觉,终于收成了几十公斤的成品。遵照医嘱,儿子服用一段时间后,发病的频率越来越少,间歇期越来越长,我们全家人高兴坏了。因为在市场上,它是个宝贝,每公斤都超过2000多元,所以除了备用药物外,我们销售了一批,当年就得了小10万元的收入,生活也没有以前那么紧迫了。

    就这样通过产业积累,到2017年,我种植的红根野蚕豆有了10亩稳定的规模,周边10多户农户也加入进来,在政府补贴和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我牵头成立了辛禾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拉起了一片带贫致富产业。

    fc09e131e15e4863bb98370691095805.jpg

    付堂径利用手机app在网上销售红根野蚕豆

    儿子的病情经过几年治疗,有了质的突破,从2017年4月份开始到现在,都没有较严重的发作,也没有输过一次血。没了后顾之忧,我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销售上,除了继续发展线下客商外,我开始在一亩田、淘宝等网销的基础上,学习经营微信销售社群业务,针对患病需求建立一个专有的销售群,争取在现有每年网销额30万元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莫昌玉

    编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