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风俗,是难以割舍的浓烈情怀。然而,在当前疫情尚未彻底结束,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疫情防控形势愈发复杂的背景下,“吾心安处是吾乡”,让“就地过年”成为更多人的“最优选”。罗甸县是外出务工的输出大县,2020年总共有8.87万人到省外务工,目前已返乡2.21万人,有6.66万人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在异地他乡就地过年。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从县外省外来到罗甸的工作者,选择在罗甸就地过年。不一样的天空,同样的心情,他们都将返乡情结悄悄藏在心底……
春节越来越近,他们心情如何?在异地他乡的这个春节该怎么过?
近日,罗甸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兵分两路,与远在深圳、佛山的罗甸籍农民工连线,同时采访了选择在罗甸就地过年的工作者代表,去倾听发生在这个春节的故事。
我过得很好,您们不用担心
“我过得很好,您们不用担心。”在广东深圳一家电子公司独自打拼的罗燕在电话里面告知家人不回家过年的的情况,父母很是担心。
很多人都想趁年轻的时候去闯荡,家住罗甸县沫阳镇纳翁村的罗燕也不例外,在2020年临近毕业之际就到了深圳一家公司上班。孤身一人在大城市打拼的她,家乡就成了她唯一的牵挂,但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罗燕选择了就地过年,这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在外过年。
罗燕近照
“十分想家,想家里的小吃还有妈妈的饭,感觉深圳的年味没有在家里的浓,可能是因为没有了家乡的味道。”谈及在外过年,罗燕收到了来自家乡满满的母爱,母亲给她寄去了家里的腊肉,让身在外地的她能感受到家乡的年味。
母亲给罗燕邮寄的家乡味
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独特的思念,而家里的腊肉才让罗燕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过年的味道。
“年三十在家吃,初一要去爬山,初二和朋友去野炊,初三就在家整休迎接上班。”罗燕笑着盘点假期的生活,准备通过视频与家人“云过年”。满满的假期规划让父母知道在外的她过得很好,不用太过担心。
面对近期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出现的新挑战,许多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真心实意留住员工“就地过年”。罗燕所在的公司为了让就地过年的员工能够感受到家的感觉,在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下,给员工送去礼品和祝福。罗燕觉得公司的照顾让她有家的感觉,孤身一人在外能有人惦念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对于现在的生活,我很满足
“不给政府添麻烦。”今年40岁黄智利带着一家四口人在广东佛山一家家具厂务工,春节将至,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经过和家人商量后,决定今年不回家了,选择就地过年。
今年3月,家住罗甸县布房村的黄智利带着一家老小又重新踏上了前往广东佛山的列车,继续为生活而努力。
“现在就想挣钱,让我的家人能过上好日子。”黄智利说,他的孩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了,留在佛山过年,一方面是不想给国家增加负担;另一方面也是为孩子上学考虑。
在外地时间久了,他们也认识了很多当地的朋友,远亲不如近邻,这些朋友给了他们很多帮助和温暖。为了鼓励就地过年,公司还给他们每人发放了一些礼品,礼品虽小,但是却让人感到暖心。同时,他也打算趁着春节假期好好陪陪家人,一家人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个团圆饭就是最好的春节礼物。
黄智利近照
“今年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是在这边我们也很开心快乐。希望疫情快快过去,老家才是我们的根,希望明年能安安心心的回家过个好年。也希望在老家的亲人朋友们开开心心。”黄智利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疫情终会散去,我们也会毫无障碍的相聚
彭勇,湖南人,现在是罗甸县合力超市的店长。选择留在罗甸过年的他是响应国家号召,万千就地过年的一个缩影。
时下,放弃回家过年是一种担当!
彭勇整理货物
过年不回家,家人的牵挂就会通过视频电话的方式来表达。几天前,彭勇将自己亲手做的面条拍视频发给妻子,孩子看到后,非常想念彭勇做的饭。
孩子充满期待又天真的声音响起:“妈妈,我们一起买火车票去看爸爸,和爸爸一起过年吧”。当他重复这句话的时候,彭勇眼里闪着泪花。孩子知道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也知道爸爸不回家的原因,但是孩子还是会想念父亲。
父母是孩子的根,无论走多远,父母在哪,根就在哪。由于工作原因,彭勇已经两年多没有见过父母了,今年不回家过年,父母早早打来电话叮嘱彭勇注意身体。“他们理解我的工作,也知道疫情期间跨省回家有一定的风险,但在父母眼中不管自己多大年龄,自己依然是个孩子。”
对于春节的安排,彭勇会和通过视频的方式和家人一起度过。关系要好的同事也邀请他一起过年,超市对就地过年的员工也给予奖励。
彭勇检查商品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回家过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就地过年会让许多人今年的春节有些不同,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付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祝愿那些所有在异乡过年的人们能够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莫昌玉
编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