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唐琳
唐琳,女,四川宣汉人。2012年,通过罗甸县事业单位招考进入罗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现任县电子政务中心主任,政府办支部副书记;2017年,被罗甸县委授予“脱贫攻坚党员标兵”称号;2021年,荣获罗甸县“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来罗甸是机缘巧合,也是梦想的起点
“我和罗甸的缘分,是阴差阳错的巧合”。2012年6月,已通过简阳市一所高职院校和成都市一家软件公司面试的唐琳,偶然在学校网站上看到了罗甸的事业单位招考信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竟顺利通过了考试。
面对留在四川工作还是到贵州罗甸工作的抉择,唐琳陷入了沉思。得知她的情况后,亲人、朋友以及大学老师纷纷劝她,一个小姑娘在异乡打拼十分不易,去了贵州,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一切等于从零开始,何况去的还是贵州的一个小县城,交通、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都很落后。然而,经过再三思量的唐琳有了自己的想法:年轻人就应该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人生就应该敢拼敢搏,不能因有困难就放弃挑战。于是,她决定放弃留在四川工作的机会,选择到贵州罗甸去。
唐琳在帮扶村开展入户走访
“来到这里,单位的领导同事对我都特别的好,罗甸的人民也特别有人情味。”初到罗甸,与大多数异乡打拼的人一样,唐琳身边除了同事之外,再没有其他可交心的朋友。于是,她将自己的空余时间、精力都投进了工作,一心扎入了自己的事业中。就这样,开始了一个川妹子在异乡的奋斗史。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尽管所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跨度很大,但唐琳适应力强、学习能力也强,工作进步很快,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充分肯定,迅速从一名职场新人蜕变成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
唐琳开展走访调查
年轻就是要敢拼敢干
凭借着敢作敢当、敢想敢干的“川妹子”的倔劲,唐琳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始终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鞭策自己。2020年7月,她被提拔担任县电子政务中心主任,同时还负责协助县政府办机关党建工作以及政府办秘书二科业务工作,这三块工作不仅任务繁重,具体性质也不尽相同,既要求抓总还要抓细。
工作有了成绩,却也遭到了质疑:工作能力那么强,为什么却没有在罗甸安家?长期两地分居的婚姻,是什么让她留在了这里,会不会随时想着离开?
面对质疑,唐琳说:“因为我是一名党员,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投身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党和国家赋予党员的责任和使命。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相信自己能在这里拼搏出一份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无悔的青春。”
唐琳参加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
就这样,这个勇往无前的“川妹子”在罗甸已经奋斗了九个年头。
九年间,唐琳抗住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喊累不抱怨,用敢干实干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在领导的督促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倾力支持下,工作成绩斐然。2020年度顺利通过全省政务公开考核评估验收,罗甸县评估得分89,在全省88个县市排名第14;政府门户网站评估得分93.2,在全省88个县市排名第12,较上年度第27名上升15个名次,全州十二县市排名第3,较上年度第9名上升6个名次。
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总有“亏欠”
“自己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可以放手去博,可以不顾虑那么多,但是有了孩子后,就会考虑很多。”生孩子之前,唐琳被戏称为“加班狂魔”,她自己也常常笑着说,“如果哪个晚上我不加班,领导和同事反而觉得不习惯。”
唐琳取得的成绩越多,她心里对家庭的“亏欠感”也会更多。
她与爱人相识于2008年,从恋爱到结婚,他们一直过着“异地”的日子,平均每年见面两次,国庆一次,春节一次。即使后来有了孩子,夫妻俩依旧两地分居。朋友、家人时常劝唐琳放弃罗甸的工作,但她仍以大局为重,以脱贫攻坚为重,说服了家人,留在了罗甸。
组织部门开展业务培训
“为了这个家,你不来西安,我就来贵州。”随着大宝逐渐长大,孩子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被夫妻俩提上家庭议事日程。爱人体谅唐琳的不易,毅然辞掉了企业高管的工作,来到贵阳跨行业“从头开始”,同时还兼顾着大宝的教育问题。家人近了,“家”也就近了。
“其实当了母亲之后,需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家庭中,孩子的教育、心理、学习环境都要充分考虑。后期我会考虑调整一下当下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尽最大努力做到家庭和事业保持平衡。”如今,唐琳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孩子,爱人的迁就让这个固执的“倔妞”开始反思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状态。
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承担着多重角色,她们的小家需要她们精心经营,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需要女性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社会大家庭同样需要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做着不平凡的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托起“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现新时代女性风采。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璨
编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