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看春】系列报道之十:阳春三月转气象 驻村一线再开局——罗甸县推动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见闻
2021-03-31 14:57:34 彭明伟 罗元冬 王红壮
  • 2020年3月3日,罗甸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结束了,乡村振兴大幕缓缓拉开。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罗甸县各驻村工作队仍然坚守乡村,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围绕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发展要求,结合各村发展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工作打基础。今天的【融媒看春】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进驻村一线,将镜头对准这些坚守乡村的身影。

    板栗有干果之王之称,对于农户来说它也是一年种百年收的“铁杆庄家”。罗甸县龙坪镇板庚村由于山多地少,过去群众居住比较分散,为保持水土和增加收入,大家都喜欢在山上种植板栗,每年有近800吨的板栗从这里输出,产值达480万元。

    正值万物复苏的春季,路边野花香,树木枝条长。龙坪镇板庚村村民何小燕家的板栗林里,驻村工作队和农技员正在给她讲解板栗新苗的修枝与管护技术。“这个板栗的修枝,把这个底下弱的这个枝条把它剪掉,要留强的这种枝条,留健壮的这种枝条。”

    a5e8d539946946889c06adef04b4a288.jpg

    板庚村驻村工作队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促膝交谈

    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是关键。板栗种植是板庚村的传统产业,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全县一半的板栗都是出自板庚村。近年来,板庚村驻村工作队在优化产业结构抓好火龙果等短平快水果产业的同时,不忘做好板栗等老产业的提质增效工作。通过走村入户,实地调研,结合群众发展意愿,经过科学谋划,将全村近2300亩的挂果率不高,已经老化的板栗树进行分期逐步更换成新品种嫁接板栗苗,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推动老产业焕发新动能。

    “为了让老百姓的收入更高,我们现在发展谋划乡村旅游,让老百姓的小康生活之路更上一个台阶。我们工作队继续坚守岗位,为老百姓的小康之路出谋划策。”为了稳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驻村工作队员们始终不松懈,守初心担使命,坚守驻村第一线,以辛勤付出助力百姓致富,步步谋划乡村发展美丽蓝图。

    从板栗林出来,我们再到顶访村去看看,他们的工作队最近又在做些什么工作。

    d94fc4d8de234ada8278f1d961d4ceec.jpg

    顶访村工作队与群众促膝交谈,聊发展、聊近况

    从板庚村到顶访村,沿途山路蜿蜒,两旁草长莺飞、绿意葱茏。虽然只是阳春三月,但处在“天然温室”中的罗甸却已如炎炎夏日,空气中弥漫着燥热的气息。

    “你们在果园里除草,做果园管理,草要堆放好,干了以后不能放火烧,不小心就会把果园全部烧毁,知道没?”

    “支书,我们知道的,村里面天天放广播,我们都知道,都会收拾好的。”

    这一问一答,正是顶访村村支书杨国永在向群众宣传防火知识。顶访村以种植柑橘类为主,种植面积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8%。入春以来,天气转暖,逐渐开始干燥,已进入到防火重要时期,加之村民开始对果园除草,大量的干草不及时处理,及其容易发生火灾,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工作队不间断的走村入户加强宣传。同时,对全村的29名护林员进行明确分工,每个护林员都是按片进行防护管理,每天村里面都对他们进行督导检查,督促他们将防火宣传以及管护职责落实到位。

    c5e80e1689c040198bce5ce6b1cfdfcf.jpg

    干村村驻村工作队与群众拉家常

    和顶访村不一样,在罗悃镇干村村,驻村干部正在思考的是如何用好“思想扶贫”武器,一方面将党的声音传达到村民家里,另一方面着力倾听民声、了解民情,为群众稳住增收口袋想办法、出主意。

    走进干村村会议室,记者看到,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正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展开热烈讨论。“ 当前我们要重点开展和继续开展的工作,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二是要狠抓产业发展,第三是继续提升优化环境整治工作。”

    年初以来,按照工作安排,干村村驻村工作队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促膝交谈,详细了解群众的就业意向和产业发展意愿。“非常感谢工作队,很关心我们,随时都到家头来,关心我们的生活、就业等各方面。”

    158bb0e67332497f88f07487ee199363.jpg

    干村村驻村工作队正在讨论产业如何发展

    “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罗悃镇干村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聂德富告诉记者,工作队在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同时,征求村两委、部分党员群众的意见,共同谋划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并入库报送。

    近年来,干村村依托丰富的土地和荒山荒坡资源,以“公司+支部+能人+农户”模式,引进了贵州三旭黔川公司,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目前已种植桑树近230亩,同时推广庭院经济种植模式,全村房前屋后种植了砂仁、贵州金花茶、桑树等,总计面积近200亩。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泽堂

    编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