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记者来到罗甸县罗悃镇布乃村巴麻组,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树木,在微风的吹拂下,翻起阵阵绿浪。10余名群众正穿梭在树木丛中,为正在生长的小树施肥、除草,间或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贵州“互联网+义务植树”一号罗甸基地
“那棵树苗刚刚补种,你把草拔一下,肥料才更好吸收。”
“这棵树还是长得快,这个土瘦,两三年能长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经过三年的辛苦努力,巴麻组周围的几个山头已蔚然成林,昔日布满了杂草、只有几棵稀稀落落树木的山坡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基地里务工的群众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都很满意。
这里是贵州“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的一号罗甸基地,发生在这块基地上的故事,得从2017年说起。
正在基地里除草施肥的群众
4万网民参与“绿色众筹”,2.3万株树苗扎根布乃
2017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开始试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2018年,贵州、山西、湖北等六个省区入选第二批“互联网+义务植树”试点。同年3月,罗甸县罗悃镇布乃村巴麻组被确定为贵州省首个植树点,23199株栾树和香樟开始在这个植树点的209亩土地上扎根成长。
“我们平时工作也比较忙,很难有时间去实地植树,当时听说可以在网上捐钱植树,觉得很有意义,既能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又节约了时间,所以就通过支付宝捐了几十块钱,而且我身边的朋友大多数也捐了。”布乃村植树所需的资金从哪儿来,来自贵阳的张女士给出了具体答案。
“布乃村的项目共筹集资金58万元,共获得了4万多人次的网络捐款。”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贵州省依托腾讯和支付宝公益平台推出“e绿黔行,网上植树”公益众筹项目,在全网推送义务植树倡议,通过新媒体运营、发布公益广告,吸引网民参与网上义务植树活动。互联网线上募捐、线下植树的创新方式,得到了广大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地村民基地务工回馈网民,为绿化美化村庄做贡献
“从基地建设开始,我就在这里干了,从开始的挖坑、种树到现在的补苗、施肥、除草……两三年来,一步一步地看着它茁壮成长,很有成就感,感觉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在基地务工的村民严应奇很有感慨。
基地里种下的树木已蔚然成林
他每天早上带领村民们从村里出发去基地种树,虽然山路崎岖,但每个人都任劳任怨。
“就算没有钱,我们也要管护好这片林子,不能辜负了捐资人的心意。”严应奇说,他很难想像,那些远在城市的好心人为什么愿意把钱捐到眼前的山坡上,但是他和村民们都心存感激:既能领到工资,又可以为绿化美化村庄做贡献,为乡村振兴打基础,没有比这更好的工作了。
“虽然辛苦,但是在这里每天130块钱,还一天三顿饭,还能照看家里的老人孩子,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记者还了解到,在该项目启动之初,罗甸县林业局采取了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绿宇林业种植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苗木采购、运输、栽植等工作,永胜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苗木的种植及管护,并由公司招募布乃和周边村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基地务工,解决群众就业难题。
“现在主要做的是除杂草、施肥、松土、修枝、病虫害防治。”通过实施该项目,仅营造林就可为项目区创造70.4万元的劳动力收入,基地地块为合作社流转当地农户土地,可持续为当地群众提供土地流转收入和抚育管护收入。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朱柳柳
编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