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茶族皇后”植物界“大熊猫”的金花茶是罗甸县茂井镇的土特产,因其独特的保健功效、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备受人们的喜爱和保护。近年来,当地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强对“金花茶”的保护和开发,让这一珍稀植物“绽放”经济价值,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县“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发展林下经济,新增种植1200亩贵州金花茶的年度目标”,这让茂井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更有方向,群众种植更有信心,持续增收更有希望。
干部群众召开院坝会 共同谋划金花茶产业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了茂井镇大亭村林共组探访该组金花茶产业种植情况看到,村民自家菜园及房前屋后的金花茶绿意葱葱、春意盎然。据了解,林共组是大亭村发展庭院经济的示范村之一,今年年初以来,镇政府通过到户免费向村民发放金花茶苗木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金花茶庭院经济。
“我们组栽的金花茶,是政府免费给的苗,现在长势不错,满意。”如今,在村民们的悉心管护下,移栽三个月的金花茶幼苗成活率达到了90%,长势喜人。金花茶在大亭片区发展模式采取的是林下经济和庭院经济,而林共组选择的是庭院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的好处是便于管护,根据金花茶的习性,加上房前屋后的土壤比较肥沃,它即能套种菜和低杆作物,又能管护金花茶,一举两得。
驻村干部与种植户交流
据了解,自2015年以来,罗甸县对“贵州金花茶”原产地茂井镇大亭社区800多株老金花茶树开始实施定点保护,并通过鼓励扶持企业探索、发展推进育苗项目,成功培育出新苗5万余株,使得金花茶这一珍贵物种在大亭原产地逐步焕发生机和活力。为了继续加大对金花茶产业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茂井镇通过鼓励和引导当地村民发展金花茶庭院经济,使当地村民共享金花茶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群众在深山老林里移栽金花茶幼苗
韦政宽是茂井镇大亭村最早种植金花茶且从中受益的大户之一。早在十多年前,韦政宽因眼部疾病引起脑部并发症,因家庭贫困且不确定治疗效果,韦政宽不得不放弃治疗。回家后,在听说金花茶金有特殊的药用价值,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他上山找了几株野生金花茶栽种在自家院内,并开始长期食用,这一试不仅稳住了他的病情、而且身体逐渐好转。
被誉为“茶族皇后”植物界“大熊猫”的金花茶
“去年我卖了4万多元,现在县里面和镇里面鼓励我们发展金花茶,我抓住这个机遇,自己育苗1万多株,也栽了30—40亩。”发现了这一商机,韦政宽开始种植金花茶,并通过销售金花茶果种、幼苗、干花来增加收入。
近年来,依托金花茶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大亭社区通过脱贫攻坚政策扶持,已累计完成了1500余亩金花茶种植。此外农户自行发展种植近100余亩,进入丰产后按亩产16.7斤干花茶、市场价3000元每斤计算,近1600余亩金花茶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
“要抓住这个产业大力的推动,大力的发展,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奠定基础。”茂井镇人大主席韦国君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在金花茶产业规模达到3200亩,今年该镇金花茶产业将继续扩面1200亩,累计实现4000余亩的种植面积。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春志
编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