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讲党史
今天,让我们一起收看“主播讲党史”:强渡乌江。
1935年1月,按照猴场会议做出的决定,红军开始向黔北地区挺进。而此时,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是被称为“天险”的千里乌江和黔军的严密布防,身后是国民党的中央军步步紧逼。过不过得了乌江,关系红军生死存亡。
1月2日9时,红四团组织突击队员拉绳泅渡,一营各连选出的能征善战、游泳技术好的首批渡江勇士8人,在三连长毛振华的带领下,冒着寒风细雨跃入滚滚激流,准备把一条缆绳拉过江去,以便主攻部队乘着竹筏拉着缆绳强渡,不料人到江心,缆绳被敌人炮火炸断,泅渡暂停。
1月2日夜,一营在老虎洞脚下偷渡,先放3只竹筏下水,每只竹筏载着5名勇士。半小时后,第二、三只竹筏被激流冲到下游数公里靠岸,而第一只竹筏下落不明,偷渡暂停。其实,第一只竹筏实际上偷渡成功,竹筏上载着的第三连连长毛振华等5人到达对岸后,听到岸上数米处敌军正在加修工事,不便用手电与南岸联系,便在敌军前沿阵地一块大石头下面隐伏下来。
1月3日拂晓,强渡开始,60艘竹筏在密集火力掩护下冲向对岸,当竹筏接近北岸时,毛振华等5人奋起接应,向敌军发起猛烈进攻,敌军遭到近距离突然攻击,乱成一团。江中竹筏乘势加速靠岸,又攻占一些高地,不久,敌人预备队赶到,居高临下,向下冲击,一营被迫退守江边。危急时刻,陈光调来军委直属炮兵连长赵章成,三发炮弹在敌人阵中爆炸,红军借机猛打猛冲,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指挥工兵连,加紧扎竹排架浮桥。当日上午,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在孙家渡打死敌机炮营长赵宪群,强渡成功后经珠藏包抄江界河守敌后路,敌人军心开始动摇,守敌向遵义溃逃。
与此同时,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缺二师)、红九军团分别在茶山关和回龙场渡口强渡乌江成功,一举突破敌人的乌江防线,至6日,红军后卫部队全部渡过乌江。
强渡乌江,大大鼓舞了红军的战斗意志,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以及黔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军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