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谷飘香。今年罗甸县试点推行水稻良种良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全县种植的11.3万亩水稻喜获丰收,比往年提前了10天进入收割期,目前陆续开镰收割。
机械化收割
从空中俯瞰罗甸县沫阳镇红星村,周围的梯田一片金黄,蔚为壮观,俨然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忙着帮助缺乏劳动力的村民们抢抓农时,确保“颗粒归仓”。
“我家这5亩田,以前靠人工收割,7、8个人一起干,至少要用4、5天才能收完。现在有收割机,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收完,方便多了。”村民罗德胜今年改变过去传统种植模式,采用良种良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今年家里种植的5亩水稻亩产比去年多了100多公斤。同时,得益于大型收割机帮助,这让他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丰收的喜悦
“村里面的年轻人大多出门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多是留守老人。”罗甸县沫阳镇红星村村主任罗德信告诉记者,为了减轻村民们的劳力负担,确保群众种植的水稻能“颗粒归仓”,红星村村“两委”除了组织村里群众“互帮式”收割以外,还提前联系了大型机械进村进行收割,不仅有效提高了水稻的收割效率,也为秋冬蔬菜种植打下基础。
据了解,红星村是罗甸县试点推行水稻良种良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点之一,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达600多亩。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加工和统一销售“五统一”种植模式,采取培育壮秧、规范化栽插、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手段,促进粮食稳产增收。通过测产,平均亩产638.17公斤,单产比去年有所提高。
丰收
今年以来,罗甸县通过种粮一次性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及耕地力补贴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等惠农补贴,加大农村撂荒地清理,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等举措,确保水稻种植稳面提质。同时,通过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安全质量监管促进水稻种植绿色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据悉,今年罗甸县共种植水稻11.3万亩,单产目标455公斤,预计总产量可达5.14万吨,总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0.28万吨,全县粮食生产总体稳中有增,预计9月底将全部完成收割。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制作|彭天宇
排版|郭其明
编辑|罗绍智 李璨
编审|班方智
监制|邹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