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耀中华】罗甸县:“企+队”着力破解农村供水管护难
2021-09-10 16:18:20 龙正杰
  • 今年以来,罗甸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以办实事、开新局为落脚点,在农村饮水工程分级统筹管护上做文章,探索出“企业+农村供水服务队”模式推进农村供水管护改革,破解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护难题,着力解决全县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目前,累计投入资金4.2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及巩固提升工程325个,全面巩固提升32.77万人的饮水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7%。3370009331654c28a5fa204a8064a9e1.png

    边阳水厂

    明确管护权限,做到“管得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罗甸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罗甸县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规范运行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探索出“企业+农村供水服务队”模式,逐步将边阳、红水河等15座集中式片区供水水厂网络全部纳入贵州玉湖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管理;通过示范引领,组建54支农村供水服务队共520名队员,将316处单村单寨集中供水及分散供水工程全部由农村供水服务队管理,呈现“建管一体、城乡一体、管服一体”新局面。

    明确管护职责,做到“管得实”。按照“政府主导、行业主管、企业主责”的原则,明确属地政府的安全生产、制度建立、用水秩序、宣传引导、督促指导责任。明确水务、卫健、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监督管理、水质监测、水源保护、违法打击等职责。明确贵州玉湖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专业队伍、合理制定水价、提高应急抢修服务质量。农村供水服务队负责对辖区内单村单寨集中供水及分散供水工程供水管网、泵站和用户水表等供水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指导村委会执行“一事一议”确定的运营管理制度及供水水价,及时征收水费,建立维修管护台账。目前,明确各个环节责任人共计548人,形成管理闭环链,提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作高效性。

    明确管护方式,做到“管得活”。通过院坝会、堂屋会面对面向群众宣传饮水安全、水费收缴、供水设施维护等知识,让群众自觉参与监督管理。明确集中供水水厂产权归企业所有,单村单寨供水项目使用权归村组所有,分散式供水项目产权归农户所有,切实增强村组和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改变过去管护被动的状况,形成“企业+供水服务队+村组+群众”四方合力管护的良好局面。同时开通微信公众号线上服务平台,安装县、乡(镇)、企业、供水服务队四级供水服务公示牌,拓宽群众监督和诉求渠道。截至目前开展走访活动144次,开展宣传联席会47次,动员群众16.9万人次。a90c7918e37f4819b184f27c01cab10b.png

    农村供水服务队抢修供水设施

    明确管护内容,做到“管得全”。企业完善集中供水片区管理制度,落实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对单村单寨供水工程,在服务区域张贴供水服务公示牌,供水管护问题实行“农村供水服务队”与“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双线排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对分散式供水工程,及时发放消毒药品,免费维修净水器和定期开展水质检测,实现“边、散、小”工程管理全覆盖。如罗甸县边阳镇水厂,覆盖边阳镇20个村,并延伸覆盖至龙坪镇大关村,共计1.6万户8.8万人。实现了远距离输水、大范围供水、智能化供水,从水质、水量、方便程度等多方面解决了农村长久以来供水和管护难题。

    明确管护机制,做到“管得长”。由贵州玉湖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负责建立考核问效机制,通过“理论+实操+考核”方式对农村供水服务队员进行培训,合格后统一颁发《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管水员培训证书》,并按程序签订劳务合同上岗;实行技术岗和普通岗管理相结合,技术岗人员从企业中选派,普通管理岗人员从现有的管水员中择优录取,优化农村供水设施管理力量,实现技术与管理互补。同时对农村供水服务队从到户抄表、水质检测、水费收缴、维修服务等全程考核,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纳入对供水企业、乡(镇)、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推动责任压紧压实,保障农村供水管护规范有效。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排版|莫昌玉

    编辑|罗绍智  李璨

    编审|班方智 

    监制|邹昌平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