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罗甸新跨越】系列报道之七 罗甸:天堑变通途 小康生活路更宽
2021-10-21 19:47:13 王孝文
  • 开栏语:五年奋斗结硕果  砥砺前行启新程

    迈步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五年来,罗甸县持续弘扬“大关精神”、鼓足“麻怀干劲”,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就。在彻底消灭绝对贫困、如期实现同步小康后,全县36万人民再度整装出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开创新时代罗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新征程中为谱写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黔南篇章作出罗甸贡献。

    路通百业兴。公路交通建设对于推动城乡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过去五年,罗甸按照“一枢纽三基地一湖城”的战略部署,持续加快推进交通路网建设。完成国省道改造 114 公里、县乡公路改造 228 公里、县乡公路大修 121 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1554 公里,建成通村水泥路 1247 公里、组组通 933 公里,彻底打通了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交通路网体系,等级公路总里程达3303公里,2900余公里长的农村公路穿梭于每一座村庄,30户以上的自然寨实现通组硬化水泥路全覆盖。交通运输条件的显著改善,为罗甸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通“大动脉”, 黔货出山不再遥远

    站在“红水河特大桥”罗甸地界,望着一辆辆满载水果的货车快速驶过,一路向南进入广西地界,几小时后,罗甸优质的水果将沿着这条交通要道走进粤港澳人的餐桌上。  

    3f2722c6cc5b4b93af863cfc1af31235.jpg

    红水河特大桥

    横跨贵州罗甸县与广西天峨县交界处的红水河特大桥是惠罗高速南接乐百高速达广西百色的交通要道。2020年1月,G69银百高速贵百段全线贯通,罗甸至百色只需两个半小时左右即可到达。这条交通要道的打通,不仅从交通上解决了中国西南走向北部湾、珠三角地区的通道问题,还成为贵州、重庆经广西连接东盟最便捷的公路通道,对构建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具有重要意义,也标志着罗甸县朝着建成贵州省南部交通枢纽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a70495fc32b2413c99dac41288749d75.jpg

    余安高速平塘至罗甸段

    与之前的2015年8月,贵百高速惠水至罗甸段通车,2018年9月,余安高速罗甸至望谟段通车,2018年12月余安高速平塘至罗甸段通车相结合,处于余安高速与贵百高速交汇处的罗甸,交通命脉全线贯通。罗甸成为贵州通达东盟自由贸易区,南下出海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

    “我们的火龙果品质上乘,走北上广高端消费路线都是按照精选果、精包装的规格来进行,而且走顺丰物流,让鲜果最快到达客户手中。”贵州甸甸食品有限公司经理石燕介绍,今年10月,公司向基地收购的2万斤罗甸火龙果,就是通过这一交通要道直达广州市白云区的水果市场。

    b83df40fc1db4130936f9706bd0e5a66.jpg

    罗甸火龙果

    火龙果的南下,只是近年来罗甸县实现“黔货出山”的特例。五年来,罗甸共发展艾纳香、砂仁、花椒、射干、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2.3万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7.41万亩,总产量2.21万吨,产值1.95亿元;2020年罗甸县完成蔬菜种植33.55万亩,总产量达53.92万吨,总产值达16.86亿元;水果种植面积达22.78万亩,产量7.9万吨,产值5.58亿元。罗甸这一独具特色的“黔货”将陆续沿着高速公路这一“大动脉”走向全国各地,走进广大消费者的餐桌。“黔货出山”在罗甸的脱贫攻坚中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还将在罗甸的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大展宏图”,助力全县36万人民群众迈步幸福美满新生活。

    养好“黄金道”,“世外桃源”终被识

    9月中旬,在G212罗甸至羊里方向林场路段,贵州省罗甸公路管理段的十几名养路工人来回穿梭,铣刨机、装载机在不停的转动。工人们根据路段实际,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对路面坑槽、翻浆、拥包等病害进行分类处治,抢在国庆“黄金周”到来之际,保障好旅游交通要道畅通。

    “我们组织工人对地灾受损中修路段进行修补,抢在‘十一’黄金周到来之前把各个路段修好,为来罗甸旅游的游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贵州省罗甸公路段党支部书记颜登学介绍,此次路面破损处置将在囯庆黄金周到来之前全面完工,确保以一个全新的路貌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

    466c9309f66c4f2e8ef0aade7fdf3f5c.jpg

    联户路路面硬化施工中

    罗甸至羊里段是罗甸通往红水河旅游景区的一条重要通道,道路全长59.6公里,担负大量旅游交通职能。原来这条公路是一条三级路,路面窄,坑洼不平,弯道急,来往车辆常常是尘土飞扬,一定程度上制约旅游产业的发展。2011年,道路完成扩建,并提等升级为二级公路,给前来景区游玩的旅客带来便利,同时也让“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罗甸特色旅游景色为更多的外来游客熟知。

    五年来,罗甸在国省道改造方面,完成G212七道拐至县城54.5公里、S315土坝至边阳13.1公里、S104白龙至八总11.2公里国省道改造建设,总投资11.92亿元;在县乡道改造方面,完成板庚至逢亭18.9公里、逢亭至上隆11.9公里,启动实施大小井经罗牙至克麻井6公里公路改造,总投资10181万元。处在这几条交通线上的大小井省级风景名胜区、上隆寓农山谷休闲度假区、“三叠纪”大贵州滩(地质公园)白龙打岱河天坑群等罗甸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将搭上交通“快车道”实现“藏在深山无人识 一朝身出天下惊”的华丽蜕变。

    密织“毛细血管”, 深山产业带民富

    从罗甸至凤亭乡的乡道分岔向左转,一条通村水泥路如长蛇般“盘旋”在深山里,行车半个小时后,就到了交吾村村委会所在地,一路上通村路两旁的百香果基地“瓜果飘香”,上千亩百香果环抱下的村委会门口大坝里,停靠着几辆前来收购百香果的货车,村民正忙着采摘百香果,装箱发货。

    aea7122801cc44d89c50e4e402363a3e.jpg

    “组组通”小康路

    “这些百香果装完就可以发车了,一会还有车过来装运。”正在装车的村民罗廷荣因要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无法外出务工,有时间就到村里的基地干活,一个月能够挣3000余元。“以前泥巴路,只有村民建房子时拉料的车子进来过,现在路好了,产业搞起来了,收货的车和村民的小车进来多了,每天山里的车喇叭声响个不停。”位于大山深处的交吾村,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村。

    “那时候我们就种点玉米,解决温饱都成问题。”今年59岁的老人王甫常说,以前出门赶场全靠走路,下雨天连人都出不去,想不到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了。

    e905f473d04742ce9b07d58b314322d7.jpg

    “村村通”公路

    得益于“村村通”公路的建设,交吾村利用闲置的荒山土地,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流转土地建起了百香果种植基地,目前,种植百香果2400余亩,亩产量1000斤左右,亩产值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2021年预产值达到85万元左右。过去五年,百香果产业成交吾村脱贫攻坚的利器,现在,也将是该村乡村振兴的法宝之一。

    5b6b3eda8e9a4b8e9cae8f3f8722dde7.jpg

    罗甸打通交通网络“毛细血管”(董峰应摄)

    借助交通网络“毛细血管”的全线贯通,交吾村依托交通便利种植百香果的成功,只是罗甸县近年来借交通便利发展山地特色产业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罗甸在通村水泥路建设上,总投资23289万元,完成建设里程368.5公里,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的目标;在“组组通”建设上,总投资62638.5万元,完成建设里程933.8公里,全面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的目标。

    未来可期,通江达海指日可待

    未来五年,罗甸将立足“一枢纽三基地一湖城”战略定位和打造贵州南部出海重要节点城市,按照“两高一铁一航道、覆盖拓展、连接顺畅、功能完善”的原则,着力构建更加合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作用。

    567daa62d99047fcbdb985f0b6e2be52.jpg

    便捷的交通枢纽

    同时,积极配合贵百铁路、永兴铁路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在“十四五”时期启动建设;争取州规划的“紫云—罗甸--荔波高速公路”旅游干线高速公路列入省高速规划项目,适时启动建设;完成S104白龙至八总12公里二级公路,积极争取罗甸千岛湖环湖旅游公路建设。完成罗甸县八总便民码头复建工程,争取启动建设罗甸港罗妥港区工程,按通航1000 吨级船舶的三级航道标准打通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出省水运主通道。以打造贵州乃至大西南部物流枢纽为目标,加快启动罗甸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推动物流园区与铁路、公路、码头等交通设施实现互联互通,保障县内工业产品资源聚散顺畅。推进“交通+电商快递”,整合交通、供销、商贸、电商、邮政、快递等资源,推广依托客运车辆、客运站,创建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构建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资料和农副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共同构建罗甸立体交通格局。

    aac3e92a55c842dda66d8c3ea5281791.jpg

    贵百高速(王友方摄)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排版|姚元梅

    编辑|罗绍智  李璨

    编审|班方智 

    监制|邹昌平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