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罗甸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凝心聚力、实干苦干、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同步全面小康如期建成,胜利完成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罗甸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五年来,罗甸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不断聚力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和民生福祉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0.61 亿元,年均增长 8.4%;财政总收入 9.27 亿元,年均增长 5.8%;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33098 元、12578 元,年均增长7.9%、9.7%。县域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综合测评稳居全省第三方阵甲类县中上游位次。
聚力脱贫攻坚 摘掉“贫困帽子”
“罗甸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2020年3月,省人民政府公告一经发出,全县干部群众不禁为之雀跃欢呼。
地处黔桂边区的罗甸,曾经贫困发生率高达34.33%,是贵州省“14+2”深度贫困县。
面对深度贫困这个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全县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两个确保”“两个不掉队”的总体目标,持续发扬“大关精神”,鼓足“麻怀干劲”,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向贫困发起总攻,推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连战连胜。
罗甸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边阳兴阳家园
五年来,全县共下派1998名精兵强将冲锋一线,包保1671个网格;34名县领导包保10个乡镇(街道)26个片区,聚焦攻克71个深度贫困堡垒,78个部门包保192个村(居),6648名干部包保所有的贫困户。
脱贫攻坚总攻号角吹响以来,全县上下勠力同心,攻坚拔寨,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气魄,兑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铿锵誓言。
全县19个原贫困乡全部摘帽,1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12.36万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脱贫,农村返贫致贫风险得到动态化解,3.98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从大山搬入城镇,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提前一年摘掉“贫困帽子”,是全省7个率先达到脱贫退出条件的深度贫困县之一。
在全省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罗甸在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获评“好”等次,易地扶贫搬迁被国家发改委评为“成效明显县”。脱贫攻坚普查以100%普查登记率、100%群众认可度的优异成绩顺利过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被彻底撕掉。
产业优化升级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当前正值罗甸脐橙成熟上市的季节,果园里一派丰收景象,挂满枝头的脐橙圆润饱满,金灿灿的惹人垂涎。
“以脐橙为主的柑橘类水果种植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据罗甸县原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永忠介绍,目前全县柑橘类水果种植面积达6.02万亩,投产面积4万亩,预计产量达到3.8万吨,产值2.28亿元。
脐橙是罗甸的传统水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罗甸就引进了华脐橙、朋娜脐橙、纽荷尔脐橙等新品种试种。2015年获国家农业部批准,对“罗甸脐橙”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通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品种更新,以脐橙、火龙果等为代表的罗甸精品水果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罗甸脐橙丰收
脐橙和火龙果产业只是罗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五年来,罗甸县全力打好产业发展硬仗,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产业发展质量实现稳步提升。按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全县建成一批蔬菜、火龙果、脐橙、百香果、生态畜禽等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乡乡有基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农村产业实现了根本性突破。稳定发展蔬菜33万亩次,精品水果面积达22.78万亩,年出栏生猪达15万头,蚕桑面积增至1.6万亩,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1%,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通过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 ,全县初步形成以高效清洁电力、健康医药、新型建材为支柱的主导产业,工业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增至38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水电装机容量达48.94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达37万千瓦,工业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罗甸工业园区被评为贵州省特色工业园区。罗甸在加强外出招引的同时,积极筑巢引凤,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累计引进重点产业项目88个,到位资金总额达152亿余元,招商引资实现量效齐升。
此外,罗甸大力推进旅游“九大工程”,全域旅游实现提质升级。建成红水河景区、玉湖公园、王乃山公园等一批网红“打卡”景区景点,获评AAA级景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成功举办黔南州第十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连续三年承办“奔跑贵州”山地跑系列赛事活动,累计接待国内游客达828.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4亿元,旅游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夯实基础设施 城乡协调发展
“我们县火龙果品质上乘,交通好了走北上广一般三天就能到达,省内当天就能将鲜果送达客户手中”。”贵州甸甸食品有限公司经理石燕介绍,随着罗甸交通的快速发展,物流实现了大提速。
2015年8月,贵百高速惠水至罗甸段通车,2018年9月,余安高速罗甸至望谟段通车,2018年12月余安高速平塘至罗甸段通车......积极打造“贵州南部交通枢纽”的罗甸正成为贵州通达东盟自由贸易区,南下出海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
路通则百业兴。公路交通建设对于推动城乡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五年来,罗甸按照“一枢纽三基地一湖城”的战略部署,持续加快推进交通路网建设。完成国省道改造 114 公里、县乡公路改造 228 公里、县乡公路大修 121 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1554 公里,建成通村水泥路 1247 公里、组组通 933 公里,彻底打通了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交通路网体系,等级公路总里程达3303公里,2900余公里长的农村公路穿梭于每一座村庄,30户以上的自然寨实现通组硬化水泥路全覆盖。交通运输条件的显著改善,拉近了城乡距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罗甸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自动化系统
“有了自来水,实在太方便了。”刚从田间干活回来的边阳镇深井村村民任永发,轻轻拧开自家的水龙头,一股白花花的水柱便喷涌而出,他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2019年8月,自从自来水通到家后,他们村就告别了挑水和喝水窖水的历史。
长期以来,罗甸境内河谷深切、属于石漠化重灾区,工程性缺水突出、季节性缺水严重。因此,罗甸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五年来全县投入资金3.96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34 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7%,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让全县群众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长期困扰山区农村群众饮水难题得到彻底解决。
五年来,罗甸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行政村100%通动力电,供电可靠率达 99.8%,30 户以上自然村寨 100%通 4G 信号,行政村驻地 100%通光纤宽带。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1.24万户,彻底消除了农村不安全住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五位一体”综合整治工程,硬化串寨串户路909公里,完成改厕2.4万户、改厨1.8万户、改圈0.81万户,农村昔日的“蓬门荜户”实现了“华丽转身”。
同时,罗甸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美丽湖城”颜值初显,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34.68%提升至2020年的55.35%,城镇常住人口达12.67万人,康养福地正蜕变成幸福和谐的宜居之城。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幸福指数
“我有内风湿关节炎,来这里做理疗扎针来差不多一个月了,现在感觉好多了。”家住县城的岑明凤老人是罗甸县龙坪镇学府家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常客”,说起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岑明凤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2020年10月建成的学府家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总投资258万元,占地1070平方米,共有床位40张,设有理疗室、餐饮室、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等功能分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日间托管、24小时住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基本医疗、健康体检、健康评估、中医康复等综合性服务。
“敬老院把我们老人当家里人一样细心照顾,真的很感激政府,感谢党的好政策。”在逢亭镇敬老院,今年74岁的岑友应自2018年8月入院以来,便早已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
为群众免费量血压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古时儒家社会伦理的主张得以清晰实现。”享有“中国长寿之乡”美誉的罗甸,五年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服务机构,不断改善养老服务设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除敬老院以外,积极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苑,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一站式服务。新建了县老年养护院1所、农村互助幸福院3所、养老康复中心1个、老年人活动中心1个、日间照料中心3所、儿童福利院1所,新增养老床位1600张。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村敬老院8个、日间照料中心4个,养老服务站(点)6个,农村幸福院3个,集中供养率达35%以上。
五年来,罗甸县坚持人民至上、造福民生,社会各项事业阔步向前。累计投入资金10.94亿元,新改扩建学校104所,新增学位1.27万个,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村寨,罗甸坚持“挪穷窝断穷根与换穷业易穷貌”并举,高标准建成学府家园、兴阳家园等13个安置点,建成易地移民新居9796套,近4万贫困群众下山进城入镇。同时,着力加大就业培训,切实织牢民生保障“网底”。
五年来,罗甸全面落实创业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全力打好就业救助硬仗。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42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社会救助、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实现应助尽助、应保尽保,社会保障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此外,罗甸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功创建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坚持生态优先、守好底线,绿色发展底色愈加靓丽,大力推进绿色产业,经济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
迈步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在彻底消灭绝对贫困、如期实现同步小康后,罗甸县36万人民再度整装出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开创新时代罗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新征程中为谱写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黔南篇章作出罗甸贡献。
来源|黔南日报
排版|姚元梅
编辑|罗绍智 李璨
编审|班方智
监制|邹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