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风清景明 慎终追远
2021-04-04 10:35:39 文明漯河
  • 图片
    图片

    清明节

    23e1716de7cb4eaa9750f51ecdb17743.jpg

    图片
    图片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这与此前两天(或一天)的寒食节有关。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战国时期,寒食节的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在唐代,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明清时期,清明节发展成为必不可少的大节。


    de385abbef7046b48f7d77daf7c4a914.jpg

    图片
    图片
    清明节的传说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其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图片
    图片
    清明节的习俗
    01

    扫墓祭祖


    4a0def98072146f3a5d8235646c8b7a0.jpg

     扫墓祭祖也是清明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如今,旧日那种烧纸钱、纸人纸马的祭祀习俗,完全可以采用一些现代文明祭扫的方式代替。近年来,选择在网上献花寄语等寄托哀思成为清明节扫墓的一种新形式,这也被认为是文明祭扫的一种办法。
    02

    插柳


    50f631ad09cf41119d7fa239dcd436a6.jpg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
    03

    放风筝


    05d7f661b0694601b3a0931bb2a37f20.jpg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04

    荡秋千


    c7d45dad067c4142a3347da32cb69d50.jpg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妇女儿童所喜爱。


    责任编辑:孙婧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漯河手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