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第二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成功救治了一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该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仅仅用时35分钟。
4月17日下午4点半,59岁的市民王先生在市二院就诊时,突然不能说话,肢体瘫痪歪倒在地,身边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卒中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求救电话后,主治医师张亚莉、护士长周翔迅速赶往现场,不到3分钟就到患者身边。经初步查看,考虑患者为急性脑卒中。卒中中心技术总监吕杰民带领团队立即启动“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安排头颅CT及相关化验检查。经快速评估及详细查体发现,患者右侧肢体偏瘫,上下肢肌力1级、失语,NIHSS评分10分,急查头颅CT排除了脑出血,确诊为急性脑梗塞,符合溶栓治疗。
卒中中心技术总监吕杰民带领团队讨论病情
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于5点05分启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此时,距离患者发病仅35分钟,与时间赛跑,抢夺脑梗塞静脉溶栓时间窗,市二院卒中团队“赢”在了前面。
溶栓前对患者进行评估
溶栓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溶栓后1小时NIHSS评分6分,溶栓后12小时NIHSS评分3分,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是3分,溶栓后48小时NIHSS评分是1分。溶栓过程中未出现牙龈、皮肤粘膜出血等不良反应,溶栓后动态复查头颅CT无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溶栓后72小时卒中中心联合查房时,患者言语流利、表达清晰,肢体力量基本正常,拉着医生的手感激不尽,还下床给医护人员表演了一段走正步,嘴里反复的说:“刚发病时我一直担心会留下后遗症,自己不方便,也会成为家人的负担,现在看到自己治疗后跟正常人一样,算是彻底放心了。”
患者溶栓后恢复期
如此快速稳准的诊断和治疗是成功的关键与保障,能在发病后35分钟将静脉溶栓药物注入患者体内,不仅体现了市二院卒中中心的快速反应机制,也反映了该院卒中团队成熟的静脉溶栓技术。同时,该病例也是市二院建立卒中中心以来,从发病到静脉溶栓所用时间最短的一例。
市二院卒中中心技术总监吕杰民表示,建立卒中中心的目的就是给卒中病人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和救治质量,减少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请广大市民牢记时间就是大脑,4.5小时是卒中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窗,越早越好。早期识别中风,及时就诊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通讯员:尹红娅 张亚莉)
责任编辑:黄晓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