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补王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2019-06-12 15:10:58 何勇
  • 仲夏时节,中寨乡大补王村,山岚如仙境,飘飘入画来。清晨,鸟语清新,雄鸡唱响,燕子在天空翻飞,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村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脱贫攻坚以来,在勤劳的村民共同努力下,这里的一切正悄然发生着巨变,变化摸得着看得见。

    03b64b8d0e3140c69e592ec138111586.jpg

    乡村公路,一脚油门抵3个小时。

    “卖洋芋,卖新洋芋,卖白菜。”在大补王通村通组公路上,每天都会有从郎岱和中寨赶来的小商贩用双排座微型小货车走村窜寨叫卖各种农用物资。村民再也不用大老远到中寨或郎岱乡场上去采购,很是方便。

    2015年之前,大补王只有一条砂石路通往中寨乡政府和郎岱镇,因路面坑洼不平,村民到中寨乡或郎岱镇办事、赶乡场,要走近3个小时的山路。

    316d2ddaf6144127a0a1c285adb2c505.jpg

    2018年,村里修了通村通组路后,村民出行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路修好了,去郎岱和中寨赶乡场,骑摩托车20多分钟,赶场回来还能干农活。”大补王的村民们说起通村通组路修好后的感受,纷纷赞不绝口。

    通组路修通后,大货车屁股一歪,水泥、沙石、砖块等建筑材料就到了屋基地里,不再到主干线上去背。正在吊砖建房的一组村民张清贤高兴地说,要是在以前,光是运输他家房子的材料费,要多花费近万元。

    1998年,久困于大山的十组村民,凭着一双手,打通了从新寨岔路到干坝背后岔路宽四米多的毛路,从此,居住在十组里的村民出行不再依靠只够一只脚通行,手脚并用的羊肠小道。2016年,政府出资硬化了这条通组路,现在,摩托车、小汽车一脚油门就开到了家门口。   

    产业发展,从无到有再到规模化。

    以前的大补王,没有产业,村民喂养几只鸡鸭或者一头牛马,主要是捡剩汤剩饭,或者是耕种的需要。

    2014年,村民范成飞开始搞生猪养殖,最多的时侯,存栏量在100头左右,年收入六七万元。

    广东打工9年回乡后,毛建林身无分文,他再也不想外出打工,想在家乡找点事做。在看电视上看到养蜂致富的新闻后,他决定找野蜂来喂养。

    2c83e31215a644e09fc985ad9328bb95.jpg

    第一天,他就幸运地找到了4窝野蜜蜂。第一年,他找的野蜂达到30来窝。经过近三年多时间的摸索,他的蜂场已发展到72箱,年收入近十万元。

    走进毛建林的蜂场,蜜蜂在蜂场上空飞舞,成群结队的蜜蜂从蜂箱门洞里有序地进出。毛建林戴上蜂具靠近蜂箱,小心翼翼揭开蜂箱盖,蜂箱里的蜜蜂扇动着翅膀。只见他取出一片蜂巢,抖落蜜蜂,密密麻麻的蜂巢里溢满了金黄色的蜜糖,让人垂涎。

    尝到养蜂带来的甜头后,毛建林计划明年在本村木龙村民组再建一个100来箱的养蜂基地,把野蜜蜂产业做大做强,把日子过得像蜜糖一样甜。

    大补王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林地4127亩,耕地1512亩,大部份是荒山荒坡,适宜放养山羊。一组二组三组七组九组村民抓住发展机遇,发展养羊致富。毛忠华20多头,张英尧30来头,目前,大补王的黑山羊已发展到100多头。

    安全住房,低矮茅草房变大平房。

    大补王是一个由四个村民组组成的村寨,200来户农户1000多人口集中居住。走进村寨,两层三层楼房依山而建,村寨干净整洁,房屋掩映在树木之中。

    2000年以前,大补王的村民住房主要以低矮的茅草房为主,因为是茅草,防火是件头痛的大事。一旦着了火的人家,粮食、铺盖等烧个精光,瞬间变得一贫如洗。

    因为村里没有产业留住劳动力,村民大多在贵阳背背箩、捡垃圾维持生计。挣到钱后回家乡修建水泥平房,现在,家家户户拆除茅草房,住上了宽敝明亮的大平房,室内,家具一应俱全。

    走进泥寨村民组张英雄的家,室内宽敞明亮,舒适温馨。茶几、沙发、餐桌,电视、冰箱、洗衣机等一应俱全。

    张英雄在外打工多年,干的尽是苦力活,吃尽了不少没有文化的苦头。回来后,他凭着自己能干的双手,盖起了两层平房。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们好好读书。

    张英雄是泥寨村民组的热心肠,谁家有个大头小路,他爱张罗。泥寨村民组的30多盏太阳能路灯,就是在他的召集下安装的。

    夜幕下的大补王村,群山静穆,太阳能路灯闪烁,劳作了一天的村民,或看电视或在院坝上品茶喝酒聊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甜蜜的笑容。

    来源:六枝特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罗琴 石青云    

    值班主任:田锦霞

    总值班:韩江峰

    总监制:袁瑞岍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