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都刺梨传奇之四:无中生有看“三变”——小刺梨里的大变革
2019-06-17 15:43:39 多彩贵州网 龚媛媛 夏航 胡绍山 周明 谢桐
  • 回忆起当初支持刺梨种植以来的经历,

    今年49岁的盘州市贾西村村民任光卫坦言,

    这是他近年来做得最“撑抖”的一件事。


    曾经,

    任光卫家虽有20来亩土地,

    但就是长不出好庄稼。


    2013年,

    贾西村的刺梨种植被提上日程,

    任光卫第一个举起了“赞成”的双手。


    任光卫回忆,

    当时他也抱着“赌”一把的心态,

    没想到,结果“赢了”。

    小刺梨“变革”出的产业基地


    2014年,任光卫再次同意将他原本只属于“租出去”的土地,入股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摇身一变,自己从农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股东”。


    “如今,我和媳妇都在刺梨基地务工,两人务工月收入近5000元,加上每亩土地每年有400元流转费,一年的保底收入约为7万元。”算起这笔致富账,任光卫笑了。


    “土地入股变为资产,农民跟着成为股东”,和任光卫一样变了身份的农户,在贾西村不在少数。此举为当地发展刺梨产业上了第一道“保险”。


    为此,六盘水通过以“三变”改革为引领,“沉睡”的土地资源被“活”了起来,“农民变股东”这一新词,呼之而出。


    当然,刺梨要发展,仅靠“股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好闲置资源,多种模式齐头并进,才能走出一条“融合性”的刺梨产业新路。


    荒坡上长出”金果果“,采摘带来新快乐


    2014年9月,六盘水启动“三变”改革的消息不胫而走。盘江天富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大管家”聂德友发现了商机。“‘三变’改革是个好政策,我愿意将合作社此前租种的农户的土地资源全部纳入‘三变’范畴。”聂德友说。


    在群众动员会上,聂德友承诺——农民入股进来的土地资源,除了此前每年支付给农户400元/亩的租地费用,作为农户土地资源入股的保底分红外,他额外拿出盈利所得的10%给农户,再拿出5%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一表态,掌声响彻整个会场。


    至此,“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刺梨产业发展模式基本成型,农户零散的土地资源汇聚到了一起,产业发展资金得到解决,此举系该合作社为发展刺梨产业上的第二道“保险”。


    截至目前,贾西村的刺梨种植仅土地资源入股面积就达3.12万亩,覆盖农户3498户9446人,其中贫困户423户827人,带动人均年增收3940元,稳定脱贫257户685人。资源变资产的模式异常活跃。


    有了资源和股东,还必须有源源不断地注入资金,才能下“活”产业发展这盘“棋”。


    通过前期刺梨种植的铺垫,贾西村虽然早已声名鹊起。但仅靠老百姓和聂德友个人的资金投入,发展后劲势必受阻。而此时,刚好宏财公司看好贾西村的刺梨产业发展前景。


    水城野钟乡野钟村村民冉家贵卖刺梨鲜果实现收入15531元


    2016年,通过协商和评估,聂德友负责的3.12万亩刺梨种植基地,得以按照3千余万元(聂德友个人投入部分)的核价,入股到宏财聚农公司。


    通过采取“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三变”改革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补齐了合作社刺梨发展后劲不足的“短板”。


    2016年底至2017年初,宏财公司通过“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刺梨产业,投资16亿元新增刺梨种植基地35万亩,助推盘州刺梨基地种植规模达到54.41万亩,覆盖27个乡(镇、街道)333个村,涉及17万户52万人口。其中贫困户3万户7万人。


    事实上,宏财公司的加入,“资金变股金”又悄然成为发展刺梨产业上的第三道“保险”。


    记者了解到,六盘水市为盘活农村荒芜的土地资源,为土地由分散生产转向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三变”改革样本。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全市刺梨产业发展中也得到了具体运用。截至目前,全市刺梨产业参与入股的土地面积为71.77万亩,覆盖15.82万户53.73万人。


    “三变”这条系在脱贫攻坚上的“金腰带”,正逐步打破六盘水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瓶颈,发生着“量”与“质”的变革。


    “六盘水发展刺梨产业的吉时已到,我们正结合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用活、用好‘三变’改革政策,举全力做细、做实六盘水刺梨产业这篇‘大文章’。”六盘水市林业局局长陈石说。


    “小刺梨”中的“大变革”有目共睹。


    六盘水刺梨产业发展的风帆已经扬起,“小刺梨”正迎来了一个“乘风破浪”的大好时节。


    种植户入股分红仪



    短评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曾经有人问,改变是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的老师告诉我,变化可以是,昨天你出门走左边,今天你出门走了右边。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大到自然万物生生不息,小到每天行走坐立的细微不同。


    当一个人,一个产业面临瓶颈的时候,“变”更是不变的道理,改变思维,改变方法,改变整个产业链模式。六盘水刺梨的“三变”寻求的就是生产要素之间的不断转化和改变,最后让整个产业链条动起来,活过来。


    六盘水刺梨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三变”改革中,因变化而生,因变化而活。在这个产业中,唯一不变的,是“变”。


    来源:多彩贵州网(ID:gzgogcn)记者:龚媛媛 夏航 胡绍山 周明 谢桐

    编辑:顾靖   

    值班主任:田锦霞

    总值班:韩江峰

    总监制:袁瑞岍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