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枝特区月亮河乡按照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基本要求,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抓产业发展的思路,不断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经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农业产业质好量优,成为了助力脱贫和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两个清零目标的强大“引擎”。
具有凉都“菜篮子”美誉之称的月亮河乡,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条件,为农业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近年来,该乡共投入资金1641.6万元,在中寨、隆茂等9个村实施小龙虾养殖、竹荪种植等项目24个,实现2170户8923人贫困产业全覆盖,户均增收达1000元。
据六枝特区月亮河乡党委书记陈瑾介绍,月亮河乡的农业产业布局,坚持走绿色、生态、富民的发展之路。结合月亮河乡的实际,农业产业从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准、小而优,小而美入手,通过这一系列的发展定位,让月亮河乡实现打造六盘水生态农业产品菜篮子的目标。通过产业先行,生态优先的发展,现目前月亮河乡已经达到一亩产业发展覆盖一户贫困户,从而实现在产业助力脱贫和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两个清零目标。
为进一步用好生态条件,盘活水田资源,该乡从2017年9月,采取水稻种植和养虾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投入100万元扶贫资金,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经营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了100亩“水田养虾”特色产业,通过水田养殖、溪水灌养的方式,有效提高了龙虾的产苗率。同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百姓通过劳务和土地入股增加收入,木伐田村、六堡村163户贫困户497人因此受益。
在基地务工的月亮河乡六堡村村民肖维猛谈起来高兴极了,他说:“老板喊我跟他管理就有2800块钱的工资,到龙虾上市出卖以后,我可以分红,跟他管理好以后我的收入会更高。”
茶业是月亮河乡生态品牌的标签,目前该乡有月亮河乡远洋茶叶公司,贵州多彩黔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六枝特区双文茶园。作为该乡茶业规模最大的双文茶园,目前种植规模已达到5000亩。为了让月亮河乡生态茶叶黔茶出山,该茶园坚持走生态路线,鼓励百姓抱团吃生态茶叶饭,每逢春、夏、秋上市之际,茶园内产品均被市场一抢而空。
“现在的人喜欢生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双文茶叶生产的绿茶和红茶,绿茶市场价值高,红茶耐储藏,市场价值也可观。把打铁关这两个品牌做好以后,企业得到发展,老百姓也富裕起来了。”六枝特区双文茶业负责人张双文说。
据了解,该茶园每年带动就业人数高达4000人以上,人均增收可达到2000以上。
六枝特区双文茶业基地负责人张全景信心十足地说:“我们不仅做好绿茶,更要做好红茶,这片茶园基地,主要是我们的红茶原料之一。目前,红茶的销量比较好,下一步打算销往上海、广东、浙江一带,预计今年的产量达到10吨左右,基本上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为了让农业产业多点开花,生态布局,高效产出,全面富民。2017年,月亮河乡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规模化种植了2000亩蜂糖李。今年,该乡月亮河村所种植的一千多亩蜂糖李迎来初挂果。
月亮河乡月亮河村民兵连长杨喜站说:“ 我们村把所有丢荒的土地在2017年全部种上蜂糖李,今年初次挂果,明年就正式挂果,预计明年在市场上好的可以卖到60元一斤,一般的可以卖到30元一斤左右,蜂糖李卖的好老百姓的收入就高。”
目前,该乡猕猴桃、蓝莓、竹荪、蔬菜、油菜、花卉苗圃等产业如雨后春笋绿色崛起。2018年,该乡产业入股整体分红达200多万元,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和就业务工增收等渠道实现致富。据了解,截止目前,月亮河乡8929户35568人中,贫困人口248户仅为697人,贫困发生率为1.96%。
六枝特区月亮河乡党委书记陈瑾说:“今后我们将坚持绿色、生态、健康、富民的农业产业发展主基调,通过农业产业科学规划布局,来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同时,我们要坚守好绿色和发展的两条底线,让我们的农业产业大起来、强起来,更重要的是要让百姓富起来。”
作者:六枝融媒体中心记者陈秀峰 通讯员 杨伦建
编辑:代艳 顾靖
值班主任:田锦霞
总值班:韩江峰
总监制:袁瑞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