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来了!
2019-06-21 11:32:15 中国气象局
  • 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

    源于公元前七世纪,

    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

    确定了夏至。

    日长之至



     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

    时间

    6月21日 23:54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何为夏至三候

    鹿角解:古人认为,麋与鹿虽属同科,但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腹而鸣。


    半夏生:半夏,药名,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了。



    夏至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夏至食物


    “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


    《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最后,生动形象地反映

    日期与物候的关系的

    “夏九九”歌,你会唱吗?

    预备~起!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你还知道哪些夏至习俗?

    欢迎留言分享呀!


    来源:中国气象局(ID:zhongguoqixiangju)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