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到带头人 严达海脱贫记
2019-10-17 11:20:34 六枝融媒体中心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0月16日上午,在一场秋雨过后,六枝特区木岗镇抵簸村李家冲组的大山云雾缭绕,群山之中,几个由活动板房建成的养殖厂房正孕育着发展的希望。
    厂房中,抵簸村村民严达海正在整理卫生,一排排兔笼在厂房内一字排开,笼中一只只小白兔蹦蹦跳跳,或在进食,或在嬉戏,好不热闹。

    “公兔养做肉兔来卖,最低12块一斤,母兔当做种兔来卖,还能比肉兔价格高,就连粪便都是200元一方,卖给人家做肥料,值钱的很,全身都是宝啊。”严达海一边打整圈舍,一边幸福的说道:“现在我一共有两个厂房,养着1000多只兔子,生活还得全靠它们呢!”



    2018年以前,严达海常年在外奔波,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工厂里务工既辛苦又挣不到几个钱。回乡后,严达海孑然一身,没有收入来源,日子清贫,被识别为贫困户。
    直到2018年下半年,严达海借着接触过养兔行业的经验,萌生了自己创业养兔的想法,但是没有资金,业从何创起?资金问题又阻断了严达海创业的想法。
    车到山前必有路,抵簸村村支两委在了解到严达海的创业想法后,就对接银行向严达海提供了5万元的“特惠贷”无息贷款;严达海便以这5万元作为创业资金,在2018年10月,从四川引进了40只种兔,在大山里开启了自己的脱贫致富的新生活。
    “我原来只有40只种兔,现在有200只种兔,发展到现在,两个厂棚一共有1000多只兔子,一个人管理刚刚好,早就已经回本了。”
    从简单的40只,到如今的1000多只,严达海用这一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兔子养殖产业谋得了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这些兔子70天左右就可以出栏,都有专门的老板上门来收,每个月都能出栏500只左右,最低12块钱一斤,一次能卖3万多块钱,收入很稳定。”对于从过着漂流在外的辛酸生活到回乡创业,在兔子养殖中收获“甜蜜”的转变,严达海言语间满是幸福,他说道:“现在不像以前了,自己做这个打理起来既轻松也自由,关键是收入提高了,日子也不用愁了。”



    对于这一笔来之不易的财富,严达海异常珍惜,每天的生活就是守着这群兔子,他说道:“我打算到明年三月份扩建一下厂房,增加到四个,再请几个人来帮忙一起管理,让大家一起学习参与养殖,一起得到发展。”

    依靠政策帮助,严达海从贫困走向了富裕,转身成为了抵簸村的致富能手和带头人,带领村民一起发展兔子养殖业。就在严达海养殖厂不远处的另一个山坡上,养殖户罗成学在严达海的带动下,发展至今也养殖了1000多只兔子,收入非常可观。



    如今,罗成学在养殖中但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向严达海“取经”,他们也经常在一起交流兔子养殖的经验技术和管理方法,共同探讨着继续发展的大好未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黄瑶 见习记者 聂建云
    编辑 魏容
    编审 陈诗宗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