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互联网众多投资理财平台、网站层出不穷,但其中不乏虚假平台、无证经营或以非法集资为目的的陷阱型、诈骗型理财平台。
“高级理财师教你投资”“低门槛高收益”“随进随出速度快”……这些充满诱惑的词总是让人蠢蠢欲动,然而背后或许是一个个的网络诈骗陷阱。
案例一:家住六枝的王先生,在网上看到一个名叫“雄鹰汇聚”的理财平台,王先生下载该软件并注册,之后分别通过微信扫码支付和手机银行转账两种方式共投入15300元进行理财投资,结果钱投进去后平台却打不开了,之前的所谓客服也联系不上。意识到上当受骗的王先生到六枝特区特区公安局报了警。
案例二:田女士日前在一个“兴隆国际”的平台上分7次投入118000元人民币,后两次提现48100元后,该平台就再也不能打开,其多次询问介绍她在该平台上投资的网友,该网友不在回答她的任何问题,田女士这才意识到被骗,于是到公安机关报了警。
诈骗套路:
第一步是“吸粉”,吸引投资人加入微信群并建立信任关系;
第二步是“固粉”,将有意向跟随其投资的投资人拉入新群;
第三步是“转粉”,诱导客户向虚假平台投入资金买卖期货,实施诈骗。
除了网络投资返利模式,还有虚拟币模式(以投资、销售虚拟币为名,以静态、动态收益为诱饵,发展下线)、原始股模式(鼓吹原始股暴富,以推荐奖引诱他人加入),微商传销模式(在微信、微商平台上以造假炫富的手段发展人员),点击广告返利模式(宣称只要点击广告就能获利),慈善互助模式(打着慈善互助的口号欺骗用户)等。
面对金融诈骗容易陷入的误区,不少诈骗分子谎称自己的公司是政府部门批准的,有金融牌照,集资是合法的。其实,金融牌照有很多种,拿到金融牌照,不意味着都可以卖“理财产品”,也不意味着都可以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有的理财公司把备案证明说成是政府部门审批的金融牌照,这是偷换概念。
警方提醒:投资需要谨慎,需做到以下几点。
●不加投资“QQ群”
为了能更快地获取投资收益,很多投资者会加各种投资理财的“QQ群”,以为能从中获得新的投资方向。
但这些群往往是骗子的聚集地,一旦加入很有可能被骗子盯上。他们会根据平时“培训”所获得的“专业技能”,一步步设套让投资者掉入陷阱。所以,想要远离骗子,首先就要远离这些投资“QQ群”。
●记住“投资小、回报快”是诱饵
此前,大部分金融诈骗都是以“高收益”来蛊惑投资者,但实际上“投资小,回报快”的诱惑力根本不亚于前者,因为“高收益”有时还对应“高门槛”,很多投资者没那么多钱,而“投资小”就能直接解决这个问题。
一旦相信,诈骗者就会让投资者先尝到“甜头”,等投资者投入更多的钱,就开始制造“亏空假象”,使投资者掉入“越亏越投、越投越亏”的陷阱中。因此,看到此类字眼最好避而远之,还是选择国债、稳利精选组合投资计划等产品,风险和收益都更为均衡。
●勿信“盈利截图”、“内部消息”
和“投资小、回报快”一样,所谓的“盈利截图”、“内部消息”等同样是用来吸引投资者的诱饵。
一些诈骗团伙会宣传和国内大型机构合作,能获得“内部消息”。同时,还把“盈利截图”及各种“资质证书”发给投资者看,打破投资者最后的心理防线。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只要通过一些软件如PS等,都是可以伪造出来的,根本不可信。
●谨防“国际金融交易平台”
既然是网络投资,自然会有相关的投资网站平台。而诈骗团伙为了把投资者吸引到自己搭建的网站中方便幕后操控,并不让投资者发现破绽也是动足了脑筋。
他们通常会对一些真实存在的国际金融交易平台进行山寨,并将真实的投资平台名字和山寨的网址发消息给投资者。即便投资者去查该平台,也会发现该平台确实是存在的,这就信了一半。再加上网站上都是英文,普通投资者根本无法察觉出不同,就全信了。所以,看到这些国外的交易平台,最好的方法就是“绕道”。
来源:六枝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