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六枝特区牛场乡西北面的黄坪村海拔近2000米,是六枝特区高海拔的一类贫困村,“偏远”“贫穷”是这里长期以来的标签。作为六枝特区未出列的五个村贫困村之一,今年以来,黄坪村紧盯脱贫攻坚短板,多向发力,用实际行动打破贫困现状,摘除贫困帽子。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没有产业,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黄坪村种植的都是低效玉米,农户的腰包也一直没有鼓起来,黄坪村更是成了一个“空壳村”。
这样的状况在2015年,随着一片小巧精致的绿叶落地生根得到彻底改变。这一年,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春风,黄坪村引进六枝特区黔中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实施茶叶种植项目,按照“1:3:6”(即村集体10%、企业30%、农户60%)的分成比例,为全村找到了一条产业脱贫的发展之路。
“黄坪村现在的茶叶种植面积总共3200余亩,今年出茶青一万多斤,农户收入达40万元左右,带动黄坪村村民671户,其中331户贫困户,除此之外,村民还有入股分红。”六枝特区黔中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基地负责人唐登书告诉记者。
11月的天气逐渐转冷,茶山上却是一片热情,数十名村民正忙着进行冬季补种。因为茶叶产业的带动,黄坪村不少村民吃上了“产业饭”。
据了解,黄坪村茶叶产业财政扶贫投入资金130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65户每户2万元,每户每年分红1200元。村集体积累也借着茶产业的发展上升至15万元。
除了发展茶产业,黄坪村老百姓还不断汲取各地先进的产业发展经验,结合本村实际,持续拓宽产业脱贫的路子。
2016年,村民代兴忠在江苏打工时看到当地家禽养殖带来的收益,便回村组织村民成立了六枝特区熊定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搞起了生态禽类养殖。现在,合作社养殖的鸡、鹅、脱温鸡苗远销省内外,今年的销售订单已经达50万羽,价值500万元。
据代兴忠介绍,合作社现有股东23户,其中通过特惠贷资金入股的建档立卡户就有20户,每户每年可分红3000元,同时,合作社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务工机会。
据了解,下一步,黄坪村将引进食用菌种植,同时持续加大茶产业的提质增效。在扶贫产业发展中,黄坪村结合实际减低效玉米1031亩,发展以茶叶、马铃薯、猪、鸡、鹅种(植)养殖为主的精品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融媒体中心记者:罗义扬 令狐荣骏
编辑:罗琴 侯冬琴
值班主任:毕落
执行监制:韩江峰
监制:卢泉
总监制:袁瑞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