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千亩红油香椿落地六枝郎岱镇驿陇村,红油香椿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保障农户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的同时,做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记者在郎岱镇驿陇村千亩红油香椿基地看到,村民们正在忙碌地挖坑、浇水、施肥,精心种植着香椿苗。
今年,郎岱镇在驿陇村集中连片种植1800亩红油香椿。“我们这个品种实行的是矮化密植的种法,矮化密植一方面可以节约土地,另一方面是它能丰产,也方便采摘。”六枝特区陇关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顾问颜亨平告诉记者。采用“矮化密树”的种植方法能达到节约土地和保障产量的双重目的。
据了解,红油香椿属粗放型管理,对劳动力和土地条件要求不高,适宜当地种植。郎岱镇的1800亩红油香椿分两期种植,第一期是800亩,由于公司采用的都是四年的大苗,预计明年开春就可采摘,除卖新芽外,也能深加工卖腌制芽,预计每亩经济价值可以达到一万元以上。第二期计划在明年开春后种植1000亩。
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农户除能得到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费之外、还能在基地拿到每天70元的务工费,该基地已带动周边贫困户50余户,在保障农户收入的同时,为香椿产业链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形成集旅游、观光、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乐大产业链,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互促共赢。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应雄 罗义扬
编辑:罗琴 袁亮(实习)
值班主任:杨竣淇
执行监制:韩江峰
监制:卢泉
总监制:袁瑞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