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既要打赢防疫阻击战,又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大战大考中,六枝涌现出了众多英雄人物、英雄群体。为让英雄事迹深入人心,树立起两场战役中的贵州英雄群像,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六枝特区融媒体中心将从今日起开设“打赢两场战役群英谱”专栏,通过具体、鲜明、生动的英雄故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大力践行新时代贵州精神,为打赢两场战役、夺取两个胜利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2月4日凌晨,接到派11名护理人员驰援武汉的通知后,我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各方审核后,医院通知我前往武汉。

简单收拾行李,踏上疫程时,我哭了,不是因为害怕,面对疫情,我从不害怕,而是因为有太多的不舍:女儿、家人、同事、领导、朋友。
到达武汉后一个星期,我没有跟父亲通电话,因为我驰援武汉,父亲很难过,他怕接电话听到我的声音。每次要打听我的消息,父亲便问哥哥和妹妹有没有给我打电话?我在武汉的情况怎么样?我知道父亲是关心和牵挂我,才不愿意跟我通话。
我的女儿刚满八岁,去武汉那天,我也没有告诉女儿。女儿第二天知道我来武汉后,打电话问我:“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你在那边一定要注意身体。”通话时,我明显感觉到她哽咽了。女儿是一个很懂事、听话的孩子,为了不让我担心,她草草地挂了电话。

我在武汉期间,各级领导到我家中看望父母和女儿,让我很欣慰,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和决心,一定要完成抗疫任务,不辱使命。

在武汉方舱医院,我每天的工作是对已确诊的轻症病患测量体温、测量生命基本参数的各项数据,结合病情适量用药等。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我还是有点害怕,不是害怕苦和累,是害怕防护措施做不好。我深深知道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患者,容不得我有半点闪失,因为有家的牵挂,有领导、同事和朋友的嘱托,有患者的期盼。

这次疫情,拆散了好多原本幸福的家庭。在一次夜班上,我和一位老爷爷交流,他的老伴因被感染新冠肺炎没挺住去世了,老爷爷哽咽说:“这太突然,总感觉老伴还在,现在整个人是麻木的,我不想出院,因为在医院里有人陪聊天,出院回家没人陪说话,什么都没有了。”
看到老爷爷的绝望和无助,我控制不住情绪,哭得比老爷爷更伤心。我担心爷爷回家后会触景生情,伤心难过。于是,我跟爷爷的女儿聊了起来,让她多关心照顾老人。聊着聊着,我们都想看看对方的芳容,我们相互开了视频,聊的都是关心、不舍。虽然话语简短,我们都忍不住流泪了。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们比亲人还亲。
老爷爷的故事,让我更坚定要和这场疫情作斗争,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更多的患者服务,病魔无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2月20日,两名患者康复出院,看到患者出院,我心里有满满的成就感。当时我做了一个决定,把所得的慰问金全部捐献出来,毕竟是一个并不富的家庭,原本怕爸妈不同意,可当打电话给爸妈说捐钱的事时,俩老异口同声同意捐款。得到家人对工作的大力支持,我感到很欣慰、很幸福。
来武汉之前,我是一头长发,为了保护他人,也为了工作方便,2月22日,我果断在酒店的房间把头发剪短,当时说剪就剪,没有半点眷恋。因为没有专业的理发师,头发剪得一边高一边低。头发剪短后,我并没有难过和不舍,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疫情让我做了很多以前不敢做的事,感觉自己变得比以前更成熟稳重,也更勇敢了。

为了不被感染,我们穿着防护服,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每次发饭的时候都比较辛苦,有一次因为活动量比较大,我感觉呼吸困难、胸闷、气不够用,就躺在椅子上调整了几分钟,呼吸还是没有缓解,当时我出现了一个想法:“如果没办法,我就把口罩摘了,宁愿被感染也不愿被窒息而死。”但每当看到患者们陆续出院,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挺值得的,有收获的。
在武汉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很值得,我们跟患者之间已经不存在医患关系,我们就像亲人,在医院里无所不谈,互相关心。虽然说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小插曲,但大家都很能够理解。总的来说,这次出征战“疫”一线,感慨和收获都是很多的。
援鄂英雄档案

刘 云,1989年出生,2008年参加工作,为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师,驰援武汉队员。灾情面前,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奔赴一线,帮助需要帮助的病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来源:公众号六枝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