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润瑞菌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郑渊用5年时间辛勤耕耘,整合资源,做好产业规划,加大产业发展绿色动力,让食用菌产业开出了美丽之花。
“相貌如绒生趣味,山珍冠首誉人间。”在贵州润瑞菌业有限责任公司食用菌生产基地,一排排依树而建的竹架错落有致,一个个雪白的猴头菇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娴熟地在架上采摘着猴头菇,看着眼前的盛况,郑渊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说:“菌棒在我们的管理下,每棒可以产两斤以上的猴头菇鲜菇,猴头菇的外观特别的圆润,特别白,吃起来口感也特别地好,营养价值也非常高。”
2015年,郑渊接触到食用菌行业,他前前后后投入200余万元学习技术、做实验。终于在2018年有了起色,生产的产品和菌棒销售到广东、深圳、重庆、四川及省内,年产值达到600万元左右。
“我们公司立足于科技创新、菌种研发,近5年来我们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已经培育出来30多种菌种,菌棒年产量可以达到300余万棒。”贵州润瑞菌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郑渊说道。
贵州润瑞菌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郑渊的辛勤耕耘下,公司开展食(药)用菌品种选育、野生菌种质资源保藏与利用、标准化生产、产品加工和废弃菌棒再利用等业务,为贵阳、毕节、水城、安顺、贵定等23家食用菌种植户提供技术、菌棒,年生产利润可达150万,带动了15人用工。
公司目前重点开展废弃菌棒再利用项目,与六枝特区食用菌产业专班合作,首先实行300多斤蚯蚓种苗实验,农艺师肖渊告诉记者,用废弃菌棒养殖蚯蚓,是一个大胆、有前景的尝试,使废弃菌棒变废为宝,解决废弃菌棒对环境带来的压力,实验的初步成功后,为下一步全区食用菌产业的增值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踏实把产业做好。”是郑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废弃菌棒再利用蚯蚓种苗实验的初步成功,让公司的发展又往前迈出了一大步。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生态化的绿色食用菌产业,真正实现了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有效解决食用菌生产的废弃物,增加了食用菌产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延伸了食用菌产业链。
六枝融媒体中心:秦雄
编辑:王薇 侯冬琴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