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枝特区大用园区,有一对来自大连的樱桃种植专家张桂荣夫妇,他们用布满了老茧的手,用一把把带着刮痕的剪刀,剪出了凉都红樱桃发展的春天。
2018年5月26日,根据大连市与六盘水市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已经退休的张桂荣与丈夫刘宝东,作为大连佛伦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援人员,从大连来到六枝特区共建的“车厘子研发示范中心”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开启了人生中的一段“山海之行”。
初到六枝特区,东北土生土长的张桂荣和丈夫就遇到了不少麻烦。饮食上,贵州喜爱辛辣,习惯北方偏淡口味的夫妻俩无法适应,甚至还吃坏了肚子;气候上,过惯了有暖气的日子,两个北方人在南方的冬天冻得够呛;语言上,当地人说话他们听不懂,他们安排工作当地人不明白,交流不畅也给刚开始的生活添了不少堵。
再大的困难都会过去的,帮助当地发展车厘子种植,为当地农户探寻一条致富之道才是最重要的。在与张桂荣交谈的短短时间里,大樱桃始终是她谈及最多的话题。
张桂荣常说,在这里,自己只有一个身份:东西部协作大连市结对帮扶六盘水市援建项目派遣的专业技术人员。
正是这样一份信念和坚守,张桂荣在落别的故事渐渐地从“融入”走向“融合”。
从大连调运抗裂果、需冷量少的5万多株不同品种的大樱桃树苗,在落别的20余亩土地上进行试种,夫妻俩一边栽种,一边观察记录。剪枝、授粉、施肥、管护,手把手教当地农户种植技术;为了研究出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他俩甚至将锅碗瓢盆、桌椅床铺都搬到了实验大棚里,把时间精力都放到实验上。
通过不断地接触、磨合,夫妻俩和当地工人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在两人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在张桂荣夫妇的悉心指导下,学会了果树种植管护的知识和技能,不仅实现了从传统农民到新型农民的角色转变,还通过基地务工增加了收入。
如今,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张桂荣夫妇的帮助下,六枝特区樱桃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2亩试种大樱桃成活率达到90%以上,示范基地的4个大棚均实现挂果,示范带动整个基地实现挂果6000亩,产量达3万公斤,产值达360万元,极大增强了周边种植户的信心,并通过“三变”改革、土地流转、异地置业、基地务工等方式,带动农户1230户4960人增收。
六枝融媒体中心记者:敖成权 王雪焜(实习)
编辑:侯冬琴
执行监制:何勇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