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大补王:村民忙建房
2020-05-07 18:01:40 六枝融媒
  • 1d71b113b9d840ba82a71c7ffdd17986.jpg

    初夏时节,走进中寨乡大补王村,村民们顶着34度烈日忙建房,每个村民组都能见到建房的场景:推沙、搬砖、砌砖、浇灌……村民建房积极性高涨。

    受疫情影响,今年年初,大部分村民都选择留在老家建房。大补王村共有454户村民,仅仅泥寨村民组就有20来户在建房。

    ce4397296c2e4ddc95ad27b0e48e9d5a.jpg

    俗话说,落叶归根,俗话还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在外打工,目的是为了挣钱,因为生活习俗、孩子就学、水土气候等原因,许多人不习惯在外地生活。这是大补王村民即便苦和累,也要在老家建房的原因。

    村民张清付在外面打工多年,家中留守老人和孩子,一个孩子上高中,一个读初中。孩子马上要上大学,老人年纪越来越大,需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本来已经不计划盖房子,今年回家过年,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加盖了200多平米的两层楼房。他说,老人年纪大了,孩子也在逐渐长大,房子宽点用起来方便。

    建房,钱是关键,腰包里得有票子。据计算,建一层100来个平方的砖混房子,仅仅算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费用就得好几万元。

    e673558bee084024b04fb9b86e67f242.jpg

    钱从哪里来?

    大补王村454户村民,大多外出打工。在省内贵阳的,多是在工地做建筑,月收入上万元。在省外打工的,还有部分是设计师、高级工,经济收入可观。

    村民张清海在外省打工,每年经济收入不少于10万元。

    他家所建的房子属砖混结构,共三层,下面一层用作圈舍,上面两层200多平方米住房。当问及资金来源时,张清海笑笑说,在外面打工挣了点钱。

    六枝特区融媒体中心派驻大补王村第一支书陈明赟介绍,大补村经济收入主要是村民外出打工,打工经济占全村经济的70%。

    脱贫攻坚以来,大补王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为村民运输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提供了方便。

    ea994068376e419ab2bceb41dbc2ea85.jpg

    走进泥寨村民组,公路边上堆着沙子、水泥、蓄水桶,公路坎下的张春珍正在为刚打完的地平淋水,“这几天太阳大,淋点水地平凝固要结实点”张春珍计划建两层框架结构楼房,第二层高过公路路面。

    村民毛连芳在原址上进行改建,目前已浇灌第二层,正在着手建第三层,建面积100平方。年底完全可以入住新居,毛连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大补王村,村民建房多数互帮互助,部分承包给村里面的建筑施工队。大补王村民自己组建了五、六支建房施工队,按平方承包村民的砌墙、支架、打板、装修等工作。

    “今年建房子的人多,忙都忙不过来,小工也不好找”,施工队介绍。

    迁入新居不久,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张清贤觉得亮堂多了,心里乐呵着,这是他多年来的梦想,在外打工的儿子张全龙为他圆了住房梦。  

    e13234833e5441af86af69f984563337.jpg

    张全龙在江苏省的服装厂搞设计多年,他把心血都投入到孩子读书中,家中父母住的房子破败不堪,每逢刮风下雨,张全龙心里总会忐忑不安。他把打工的所有积蓄全投入到给父母建新房上,让父母生活得安逸些。

    据介绍,房子建好后,村支两委将鼓励村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留在家的,引导他们做好优势传统产业,特别要发展一些短、平、快的产业,最大限度增加收入,让村民真正过上好日子。

     

     六枝融媒体中心:何勇


    编辑:代艳 王证朝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