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缘】从《六枝特区报》的停刊和《六枝报》的复刊,再到《今日六枝》的改版,从《六枝特区报》副刊“滴水滩”到现在的“牂牁江”,一晃眼,二十年过去了,我也从青年步入了中年。回过头去看看时,那双寻梦的眼睛依然没有改变,那份纯真的执着,依然没有停歇。
几天前,李恒兄向我约稿,要我为改版后的《今日六枝》写点感言,我诺诺应答后,却又将稿约之事忘得一干二净,今天才想起来,于是草草成篇。
《六枝特区报》是哪一年创刊的我不记得了。九五、九六年的时候,我在木岗工商所工作,工作不是很忙。闲暇,就从李恒兄那里借了很多小说书去读,以此打发寂寞无奈的日子。一边读,一边也写点“豆鼓块”大小的文章,试着向报刊杂志投稿,但都是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那时,尚国兄在《六枝特区报》做记者,有一天在街上遇见了我,颇为关怀地说:“陈平兄弟,整点你的文章来投《六枝特区报》嘛,我们有个副刊叫“滴水滩”。你的小散文,小诗歌,都不错的,是可以刊用的!”随即,他送给我一份新出版的《六枝特区报》。尚国兄的一句肯定的话语,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写作的兴趣也更浓了。在九六前后前后吧,我陆续写了十几篇散文,几乎都在《六枝特区报》用了、有的上了《六盘水日报》和《贵州日报》等。
作为《六枝报》的副刊栏目---“滴水滩”培养成长起来的我,难免有些失落。然而,从那以后的十几年来,我却没放弃对文字的痴迷,也读也写,偶尔也投一投稿,虽发表的不多,水平也不见大的进步,但读书和写作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割离。后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我也在网上有了自己博客和QQ空间。我的那些随心随性的小散文小诗歌也就陆陆续续贴到来的我的博客和空间里去。现在统计起来,也有数百首诗歌数十篇散文了。不管文字水平咋样,但却清晰记录我的生活和心路历程,也颇感欣慰的。
2014年初,《六枝报》复刊后。作为复刊《六枝报》的筹建者之一,龙尚国兄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尚国兄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六枝作协主席,我记得在2013年底的六枝作协年会上,尚国兄就新《六枝报》的副刊---“牂牁江”做了很好的设想和规划:副刊“牂牁江”只刊发六枝本土作家作者的作品,旨在打造六枝的文学平台,培养文学新人,营造浓厚的六枝文化文学氛围。”这一构想,又一次催生六枝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激情。多年来,《六枝报》“牂牁江”副刊刊出了不少本土作者的优秀散文和诗歌。2014年,《六枝报》的副刊“牂牁江”为我刊发一期诗歌专刊,十来篇散,算是对我厚爱有加了。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都有文人相轻的偏见,可在六枝的文学小圈子里,我却感受到是文人相亲,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惺惺相惜,互相鼓劲,但凡看到某某的作品又上那一级刊物,都会祝贺一番,又暗暗较劲,力争写出更好的作品。从《六枝特区报》的停刊和《六枝报》的复刊,再到《今日六枝》的改版,从《六枝特区报》副刊“滴水滩”到现在的“牂牁江”,一晃眼,二十年过去了,我也从青年步入了中年。回过头去看看时,那双寻梦的眼睛依然没有改变,那份纯真的执着,依然没有停歇。
让我们借着“牂牁江”的小小平台,用文字温暖彼此的心。
文/陈 平
编辑:侯冬琴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