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缘】一份报连着一群人。《今日六枝》是老师,是朋友,促我成长,伴我前行。
提到《今日六枝》,我内心是激动的。
我与《今日六枝》结缘时间并不算长。2018 年 2 月,刚毕业的我到六枝特区委宣传部工作。到岗便有幸被安排到当时的《六枝报》上班,成了一名记者。
初出茅庐,作为外地人的我有些迷茫和惶恐,当时《六枝报》的负责人是王良豪同志,我也是在报社认识了李恒哥的(之后我都亲切地叫他们“小王哥”和“李哥”)。由于脱贫攻坚宣传工作任务重,报社当时基本上就我们仨,好在他们性格直爽、待人宽厚,加之宣传部的领导和其他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觉得在《六枝报》的日子,虽辛苦,但快乐。

说来汗颜,我虽是新闻专业毕业,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终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记得刚出去采访时,由于对六枝区情和业务尚未熟悉,常常会感到紧张,甚至不知自己该采访什么内容。小王哥好像看出了我的顾虑,一有采访任务,便带我出去采访。于是,我开始在旁边“偷师学艺”,跟着他们去采访,回来看他们写的稿子,仔细琢磨他们从采访提问到写作的整个思路,这个过程让我获益匪浅;排版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特别急的任务,小王哥在排版时我就会在旁边看一会儿,他总觉得奇怪,认为我完全可以去忙我的工作。其实,我是想知道他操作那么快是有什么诀窍,偶尔还会问一问,他也很乐于教我。渐渐地,我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了,针对写得不错的稿件和标题,小王哥和李哥会提出来,鼓励我继续努力。有些稿子写得不尽人意时,他们也会不吝赐教、悉心指导,我时常觉得很感激。
做报纸是辛苦的,白天出去采访,跋山涉水、日晒雨淋,原本白皙的皮肤被晒得黑黝黝的。晚上写稿,常与星光为伴,尤其是每到星期五报纸出刊的日子,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我已经数不清我们有多少天是伴着深夜的路灯回家的。记得去年区里“两会”期间,朋友特地从安顺来看我和另一个好友,他们知道我有采访任务,让我安心工作,并默默在家做好晚饭等我,打算晚上好好聚一聚。傍晚 7 点到家,朋友们准备的自制烙锅就等我了,顿时心情大好、倦意全无。可是刚动筷子,便收到一个临时采访任务,于是,草草吃上几口便带着相机出发了,近 11 点才到家。

做报纸也是快乐的,2018 年是全区脱贫攻坚“减贫摘帽”的关键之年,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深入各个乡镇,多方面挖掘六枝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亮点和成效。跑遍了六枝的山山水水,记录下了六枝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化。当看到自己采写的稿件和拍摄的图片刊发在《六枝报》或《六盘水日报》等媒体平台上,党的各项政策、群众的幸福生活得以传递给更多人知晓时,我觉得很值得。回想起木岗镇那对养蜂夫妇取蜂蜜时脸上满足、幸福的笑容,岩脚镇草原村那位辍学返校的小女孩坚定地说自己要通过受教育改变命运……回想起我采访过的那些人,我为他们感到高兴,也深知,这便是六枝脱贫攻坚工作结下的累累硕果,它们通过文字和图片被记录下来,这便是《今日六枝》的力量,是我们宣传工作的力量。
2019 年因工作调整,我暂别《今日六枝》,但它是我工作的起点,是我第一位人生导师,让我从中得到历练、不断进步,它对我的激励和鞭策,我会永远珍藏于心。
一份报连着一群人。《今日六枝》是老师,是朋友,促我成长,伴我前行。
通讯员: 田锦霞
编辑:王证朝
执行监制:何勇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