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最是难忘家里那块“自留地”,这块地通常位于房前或屋后,地的四周栽上木桩,扎上篱笆,再种上一些月季、蔷薇、牵牛花,就成了令人魂牵梦萦的菜园子。
因为建房、修路,老家的菜园子已消失了十多年,但它却不时出现在我的梦里。
菜园里种着四季豆、辣椒、茄子、小瓜、香葱等时令蔬菜,想吃什么,提个篮子到地里现摘、现洗、现煮……
早餐时,地里扯几根小葱洗净,摘几个青椒剁碎,用猪油爆炒一下,加一点水就成了现成的汤,这个汤拌面条,鲜香微辣,恨不得把碗底都用舌头舔一遍。
新洋芋成熟时,拔几窝洋芋,摘一点花椒叶,闷出金黄色的锅巴,就成了最美味的午餐。现在餐馆里偶尔也有这道菜,却再也吃不出那个味。
村子里的晚餐相对要精致得多,到地里摘点小瓜、四季豆,一道最原生态的素瓜豆就可以上桌了。鸡窝里捡几个鸡蛋,再配两个红得裂开口子的西红柿,那种金黄,那抹纯正的红,看着都舍不得吃。
和菜园子有关的梦,最后都被饿醒,醒来时,枕头上沾了口水。
而今,交通方便了。在菜场、在超市,全国各地的时令疏菜都能买到,但许多菜都吃不出记忆里的味道了。
去年5月,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全市村村寨寨实施“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工程,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庭院经济为基,四季有菜有果有花有绿的亮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六盘水大地上徐徐展开,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他们积极参与到小康菜园建设中来。
在六枝特区新场乡新寨村,家家户户的小菜园把这个村子装扮得更加靓丽,村民们还主动拿出自家的木料来,在公共区域建凉亭,拉拉家常也有了地方。
在六枝特区银壶街道杨丰村,小康菜园的建设让村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党的好政策,摆脱贫困的郑老三在家门口建了感恩亭。
小康菜园,作为脱贫攻坚的加试题、乡村振兴的必答题,不仅让人们吃上有机的原生态的蔬菜瓜果,更让我们这种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重拾乡愁,还让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更加向往乡村。
梦里菜园,这不是梦。
作者:袁瑞岍
编辑: 侯冬琴
执行监制:何勇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