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扫尾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目前,我市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3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61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60.3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10月16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十个全面巩固提升”来确保脱贫攻坚的成果,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六盘水方案”。
近日,六盘水日报对市扶贫办主任蒋泽选进行专访,蒋泽选对《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目标要求、工作重点给予深入解读。
水城县野玉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姚咏 摄
背景意义
谈到《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蒋泽选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提出一系列新决策部署。2015年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七次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均发表了重要讲话。在今年3月6日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六盘水脱贫攻坚工作,省委书记孙志刚、省长谌贻琴多次到六盘水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并提出明确要求。
六盘水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两翼先行、中路突破、全面决胜”的总体思路,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以“四个三”、“五个100%”等战法,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尽锐出战,务求精准,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3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61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62.66万贫困人口(含动态调整)全部脱贫,率先在全省和乌蒙山片区实现市域整体摆脱绝对贫困。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五年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2019年考核位居全省第一,东西部扶贫协作国家成效考核连续两年为“好”。农村的水、电、路、讯、教育、医疗、环境卫生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少数群众还可能存在返贫致贫风险。我们必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不巩固,一切功夫都白付”,继续采取后续举措,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通村公路。(资料图)
目标要求
谈到《实施意见》中的目标要求,蒋泽选说,我们将继续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在今年出台的《六盘水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和《进一步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通知》的基础上,市委主要领导花了近半年的时间进行全面调研,组织专班,多易其稿,围绕中央最新要求、特别是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提出的脱贫攻坚过渡期5年的“八个方面”的继续,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个全面巩固提升”。
《实施意见》主要还是聚焦“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人居环境整治、易扶搬迁和产业发展等重点,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出“两个2%”,即脱贫人口巩固率达到98%以上,不能超过2%;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可支配收入增幅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高出2%以上。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基层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不再发生新的绝对贫困。
钟山区大河镇易地扶贫搬迁点。(资料图)
工作重点
对“十个全面巩固提升”具体内容,蒋泽选说,我们始终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目标,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做好各方面工作,夯实补齐薄弱环节。
1、全面巩固提升一达标成果,确保就得了业、增得了收。
郎岱镇双文合作社茶场。(资料图)
在拓宽渠道、政策支持、持续增收的基础上,通过重点抓农民务工收入、持续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落实转移性收入、拓宽财产性收入,引导农民在产业就业上有新突破。通过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解决一批、整合国家和省市县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实施重大工程项目解决一批、工业企业吸纳解决一批、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消费扶贫解决一批、完善安置点服务体系建设解决一批、创新林业资源开发解决一批、有组织劳务输出稳定务工就业解决一批“八个一批”劳务就业扶贫措施,确保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户、边缘户家庭至少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督促各类用工主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务工资,提高就业稳定性;鼓励支持农村致富带头人、能人创建新的增收致富产业,落实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严格政策兑现,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土地流转费、入股分红金等足额落实到位、及时发放到户;以“三变”改革为载体,挖掘财产性收入潜力。
2、全面巩固提升吃不愁成果,确保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水城县新街乡二台村村民正在清洁灶台。(资料图)
在吃饱吃好、结构合理、储备充裕的基础上,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文明、吃得营养。从过去老百姓顿顿“猪腰子下海带”(酸菜豆米)、包谷、洋芋到现在大米、腊肉、新鲜肉类、豆腐、蔬菜等,“想吃就吃”的合理膳食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引导群众科学储藏食物,不食用过期变质食品、不酗酒不醉酒;鼓励勤俭持家,引导群众爱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推广卫生灶台,引导群众逐步取消土灶、地火炉,勤除“四害”,保持厨房卫生整洁。
3、全面巩固提升穿不愁成果,确保穿得整洁、穿戴得体。
在四季齐备、穿戴干净、摆放有序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勤换衣被,根据季节和劳作、生活场景变化及时更换衣被,时常保持干净整洁、得体大方,展现新时代新农民良好精神面貌;倡导讲卫生爱清洁,引导群众“六勤”,即勤理发、勤洗脸、勤洗手、勤洗脚、勤洗澡、勤洗衣、勤剪指甲,支持有条件的村居建设公共浴堂,鼓励群众自建或改造洗澡间。
4、全面巩固提升教育保障成果,确保上得好学、成得了才。
在全部入学、严格控辍、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抓好向“两头延伸”,一头抓3—6岁农村学前教育,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实现建档立卡适龄儿童普惠;另一头抓初中毕业后,未能升入普通高中(职校)学习的建档立卡毕业生,都能免费接受中职教育或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办学水平,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全面兑现教育资助政策,支持帮助低收入农村家庭子女完成高等教育学业,不因贫困上不了学、读不了书。
5、全面巩固提升医疗保障成果,确保看得了病、看得好病。
易扶搬迁群众在卫生室就医。(资料图)
在全部参保、诊疗及时、兑现政策的基础上,提高资助标准,确保建档立卡人口目录外医疗费用原则控制在10%以内,对负担较重的大病、重症患者加大慈善救助力度,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将因病致贫风险较高的边缘户纳入签约服务范围,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水平,加大慢性病随访频次;倡导优生优育,引导群众依法有计划地生育,强化新生儿疾病筛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要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对大病重病家庭建立社会关爱机制,提升抗风险能力。
6、全面巩固提升住房保障成果,确保住得安全、住得舒适。
随处可见的农家小花园。(资料图)
在结构安全、门窗完备、内外整齐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及时对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补救;美化住房风貌,改变“房屋外面像欧洲、屋内设施像非洲”等现象。强化安全防护,指导群众对房屋楼房楼梯、悬空过道设置安全护栏,减少空窗空门,杜绝电网乱拉乱搭,加固房前屋后护坡堡坎;优化功能分区,引导群众合理分设客厅、卧室、厨房等,增加室内家具家电耐用品,经常开窗通风祛湿。
7、全面巩固提升饮水安全成果,确保喝得上水、喝得好水。
郎岱花脚饮水安全工程水厂。(资料图)
在符合标准、四季不缺、取用方便的基础上,保护水源,寻找水源,新建一批工程性水库(山塘),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管好已建水源设施,严防水源污染;改进供水方式,提级改造雨水收集系统和自来水管网,提高自来水入户率、供水保障率,鼓励有条件的家庭使用净水器,倡导节约用水;加强供水管护,理顺水费征管机制,做好冬季防冻抢修,确保稳定供水。
8、全面巩固提升环境整治成果,确保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盘州市盘关镇海坝村“小康菜园”。(天眼新闻)
在内外扫除、垃圾清运、干净整洁的基础上,深化卫生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工程,时常保持庭院内外干净整洁、有序整齐;完善公共设施,推广冲水式厕所,逐步减少旱厕,支持有条件的村寨建设公共文化广场,合理规划停车场;强化日常保洁,将村庄日常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加强公益性保洁人员的配备,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杜绝污水乱泼乱排,做到“看不见污水、闻不到臭水”。
9、全面巩固提升易扶搬迁成果,确保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易地扶贫搬迁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甜。(资料图)
在真搬实住、稳定居住、保障有力的基础上,围绕“五个体系”建设,对全市11.6万搬迁人口,实行“四个强化”,即强化就学保障,确保每名搬迁学生就近就读;强化就业保障,让具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都能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强化就医保障,确保搬迁群众可就近看病治疗;强化社会保障,让搬迁群众充分享受城市发展红利,成为“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的受益者。要在五年过渡期,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扶持,重点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
10、全面巩固提升产业发展成果,确保赚得了钱、富得了民。
在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增收有效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刺梨基地,全省最大的猕猴桃、软籽石榴、元宝枫基地,形成包括茶叶、食用菌等八大特色产业399万亩,成为脱贫攻坚最强有力的支撑;指导做好田间管护,提升种植效益;构建利益共同体,推动有土地、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户、边缘户100%加入专业合作社;抓好农村产业革命“五个三”转变,加大市场销售环节,确保群众种得好、销得出、卖得出好价钱。
蒋泽选说,通过“十个全面巩固提升”,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攻坚作战转化为常态化推进,认真落实好“思想不能滑坡、力量不能削弱、工作不能松劲、标准不能降低”要求,在决胜全面小康新征程上继续前行,早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凉都新未来。
来源:六盘水日报
编辑:罗开国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