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唐安定,今年48岁,原居六枝特区新场乡黑塘村上街组。初中尚未毕业的我切身体会家中贫困的许多无奈,为寻找一条求生之路独自外出到浙江一带打拼。34岁那年,我与本省惠水县的布依族姑娘杨石英结婚成家,随后一双儿女先后出生。
4年前,我为了尽快结束一家人的游子生活,便携妻儿回到家乡。因为父母已过世,一家人居无定所,只能租房居住。我们夫妻俩一边照顾孩子上学一边打工挣钱养家糊口。
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如阳光雨露般照耀着贫困山村,滋润着我们一家人的心田。我们一家被当地政府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7月初,全家迁入六枝特区牂牁大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聚福新苑小区,高高兴兴地住上了80平方米的新房。
我们一家人感受到温暖和实惠:三室一厅一厨一卫且崭新明亮、装修精致、家电家具齐全,2个孩子在六枝特区思源实验学校读书,每学期均享受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居住的小区里,交通、水电、网络及文化活动场所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
我们一家人住上了新房,可如何发展未来不给党和政府增加负担呢?我想总不能眼渴望、张着嘴、伸着手、瘪着腰包指望国家供这给那,便与妻子反复商量,自身有在外地做过生意的经历,何不如重操旧业?
我明白虽然自己当时腰包里仅仅只剩600元钱,但总是怀揣一颗克服困难的信心。于是,我将过去使用的一辆手推板车又装上水果开始在小区进行销售。每天,自己推着板车在小区里来回进行移动式销售,车上小喇叭悦耳的叫卖声加之自己和谐的交流语言,逐渐有了较多的回头客,颈上挂着的拉链包也伴随着自己的勤劳逐渐有了收入。
俗话说,说起粑粑要米做。我知道做生意是需要本钱的。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怎么筹措发展资金呢?这时,我的帮扶联系人胡坤军伸出援助之手,先后借给我1.6万元,还嘱咐从事商品批发的亲朋好友给予大力关照。
唐安定(左)在热情为顾客服务
我依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在居民委员会及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下,于安置点七号楼与安(顺)六(盘水)高速铁路之间开辟的商饮一条街租了一间56平方米的店面,经营除水果外,还有粮油、烟酒、副食等等。现在囤的货也有五六万元,还买了小车来跑货呢!
一年前,我配合当地农村信用社在自家的百货店里建起了取款点,适时为小区群众热情服务。鼠年春节,聚福新苑小区跟全国一样遭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党和政府,社区组织,帮扶责任人等等助力自己发展,面对疫情,我自愿当起了疫情防控卡点的志愿者,每天坚持为小区群众守好"安全之门"。
如今我跑货源,妻子打理小店,孩子高高兴兴上学。一家人依靠党和政府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实现了“一达标、二不愁、三保障”,欢欢喜喜过上了崭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作者:郭府祥
编辑:罗开国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