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张发云:发展家庭经济 喜摘贫困帽子
2020-11-26 10:18:46 六枝融媒
  • e2a3a66814504f8f98cfb1ec9bcfbc6e.jpg

    我叫张发云,今年58岁,是六枝特区新华镇新平村杨柳井村民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七年前,我的妻子因患病常年住院,尽管有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报销一定的比例,可还是让我这个家“背帐”不少,当时家中有只鸡都舍不得吃也要拿卖来补贴家用。

    万般无奈,大字不识一个的妻子希望身体很快好转,总是不听我的劝告,竟然听信他人胡言乱语说迷信能挽救生命,可花了钱没消灾相反让本来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你别再相信那些鬼神能治病的瞎说,家里怎么困难也要到医院治疗,何况国家帮助扛大头呢!”事实让妻子彻底醒悟。

    屋漏偏逢连天雨。正当妻子身体逐渐康复之时,我的右腿因意外受伤骨折,因家庭贫困就托人找草药来或敷或泡酒喝。

    眼看家中连付电费都困难,勤劳的妻子拖着虚弱的身体一边照顾我一边在村子周边打零工。一年下来,除家庭的各种开支外她攒了7000元。

    “我们还是想想办法找条生活的路子,别坐在家里受穷。”我和妻子有了发展家庭经济的想法。

    “我去织金县侄女家学烤酒技术,回来就用这攒下的钱买工具,你看怎么样?”妻子很有信心地征求我的意见。

    俗话说,家有贤妻,胜过良田万倾。我知道妻子为了这个贫困的家庭受苦受累,她的建议我就没反对,心想拖着受伤的腿也能帮上手。

    “现在想其有点好笑,当时烤酒工具买齐就没钱啦,又给亲戚借了500元买发酒曲呢。”

    0a2ac1286e7543c68836edcb1c1c882e.jpg

    张发云在酒坊里干活

    家里酿酒作坊开办起来,我和妻子采用当地优质大米和她外出学到的酿酒方法,最终酿出酒质清澈、口感纯正的米酒,并且很快有了市场。

    家里酿的酒有了市场,我们在酿酒过程中更十分注意卫生、温度、湿度及蒸馏时的火候等,常常两口子忙里忙外不知疲倦。

    2014年,我家将烤与养猪结合起来,用酿酒后剩下的酒糟作为饲料喂猪,猪的粪便则用来给2.5亩地施肥,通过这样“转起整”,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第二年,圈里饲养的20多头猪一次猪瘟让我家血本无归。好在我们在贫困的时候被政府纳入建档立卡户,并在农村信用合作社获得了5万元的特惠贷,就用这笔钱又买猪来饲养。前几天,我因为讲诚信又获得了5万元的特惠贷,准备扩大养猪规模。

    家有千万,毛货不算。养猪这条路风险大真不敢大意,圈舍的消毒、猪病防治等等我和妻子都得认认真真学习,现在我们对养猪技术已经心中有数。

    6f45e84a6c5247179e92b137e750b7f0.jpg

    张发云与采访者聊起致富经

    几年来,我家依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安心快乐发展家庭经济。家里不但酿有米酒还有水果酒,酿酒作坊每个月能出酒2000余斤,因价格优惠深受群众欢迎。同时,每年饲养的50余头猪,一年分两批出栏。通过这两项发展渠道,一年就可以为家里带来了20万多元的收入,让我们一家3口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讲述人:张发云  整理:郭府祥


    编辑: 代艳 罗开国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