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郑老三: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2020-11-26 11:52:24 六枝融媒
  • e2a3a66814504f8f98cfb1ec9bcfbc6e.jpg

    我叫郑老三,家住银壶街道杨丰村。2017年,我光荣地摘下了贫困的“帽子”。

    回首这几年来的脱贫之路,有心酸的泪水,也有脱贫后的喜悦。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父亲患有智残,母亲双脚残疾,两老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的胆子全压在我二哥身上。可老天爷并没有垂怜我家,那一年,在外务工的二哥因车祸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3fec43047b65477a8df4cb8044fb5549.jpg

    二哥去世后,重担自然而然落到了我头上。初中毕业后,我外出打工,为别人背沙、搬水泥、养猪,只要有人请干活,哪怕是让我下厕所,我都乐意。

    在外漂泊一年,父母没有人照顾,我不得不打马回乡。回家后,怎样挣钱维持生计,一直困扰着我。

    杨丰村草山多,适合养牛。经过反复思考,我走访养牛大户,了解养牛行情,开始捉摸养牛的事。在争取父母同意后,2015年,用二哥去世时父母得到的赡养费作为启动资金。

    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创业之初,因缺资金,牛圈保暖、防疫、割草、冲牛圈等,我自己干。当时道路不通,粮食没有办法运输到养牛场,我就一背一背地背到养牛场。

    尽管我白天黑夜地干,但由于缺少技术和管理经验,起步之年就亏损了六万多元。我内心五味杂陈,二哥用命换来的钱被我打了水漂,我该如何向他交代,又如何赡养父母。

    88a911ea6f3f4b62bcba88fcfe2ed1de.jpg

    面对失败,我没有妥协,经过反复查找原因,我重新鼓起勇气,不成功誓不罢休。

    于是,只要与养牛有关的培训,我都参与。

    在六枝特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上,我学到了牛圈的搭建、粮食的搭配,药物抑制病菌、物理预防病菌等养牛专业知识。

    于是,只要与养牛有关的项目,我都争取。

    2016年,听说特区农业局有养殖扶贫项目,心想,我也是贫困户,而且有创业激情,报着试一试的态度,我申请了养牛扶贫项目。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后,9万元贫困户创业项目扶持资金打进了我的养牛场。

    随着养牛技术的娴熟,资金扶持的到位,成品牛的逐渐销售,我的养牛事业有了起色。

    18f2684db5664ae880e9a33f2916deaf.jpg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

    2017年,我牵头实施杨丰村商品牛养殖项目,采取农户土地入股、劳务入股等模式,覆盖125户建档立卡户滚动发展养牛增收。现在,合作社已发展到80余头牛,直接或间接为本村提供了10个工作岗位,老百姓的养殖热情高涨,收入不是问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些年,面对致富带头人、人大代表、“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勤劳致富之星”和“青年创业先锋”等荣誉的获得,我并没有骄傲,而是更加努力工作,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讲述人:郑老三


    编辑: 罗开国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